人力资源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0:2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招聘的效度:

名词解释题

效度:效度是指测试的结果和工作相关的程度,也就是测试的结果能否预测出应聘者任职后的工作绩效。

2.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宽带薪酬” 是目前在国外较流行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所谓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Broadbanding)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宽带型薪酬结构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100%以上。一种典型的宽带型薪酬结构可能只有不超过4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

3.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从总体上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前者是在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中,为了保证其工作的性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的相互匹配以及发展的需要,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和管理标准,维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和人才市场秩序的管理,其目的是奠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微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每个具体的公共组织依法对本组织内现实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管理的活动和过程。宏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微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体系,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保障,共同形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不断地审视其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以确保在组织需要时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人力资源的一个系统过程。

5.职务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job analysis),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设置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岗位,对各岗位(职位)特定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责任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明确规定和对承担该类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予以分析研究并作出明确规定的系统过程。

6.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一个综合性过程。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鼓励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强化自我对个人能力、潜质和终生职业计划的认知。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第二是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7.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8.职业:

职业:职业是指不同组织、不同时间,从事相似活动的一系列工作总称。

9.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质上就是一种结构工资制。它将职工工资分解为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分别依据劳动技能水平和岗位要求确定工资率,用岗位工资对职工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进行报酬;用技能工资对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劳动实绩进行报酬,两者紧密结合。

10.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由舒尔茨提出,是指通过费用支出(投资),形成和凝结在人力资源体内,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和体能等的总和。

11.人才测评

人才测评:是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方法体系。它通过履历判断、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等多种科学方法对人员进行测量和评价。

12.招聘

招聘:是指根据公共部门的职位需求,通过收集信息、招募甄选等活动,把具有一定能力和资格的符合职位要求的合适人选吸纳到公共部门空缺职位上的过程。

13.甄选

甄选:是指用人单位在招募工作完成后,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应聘者进行审查和筛选的过程。一般涉及三个问题:第一,应聘者能做什么?第二,应聘者愿意做什么?第三,应聘者是否合适?

14.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15.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指为了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其适应新的要求,更加完美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公共组织效率的提高和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

16.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是指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的执行状况,即工作的成绩和效果,亦即已经完成了的工作结果。

17.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以国家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事业单位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18.薪酬

薪酬:薪酬(compensation)是指员工因完成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的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的总称。内在薪酬(intrinsic compensation)是指员工因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的心理满足。外在薪酬(extrinsic compensation)是指员工因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组织给予的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薪酬的传统称谓是工资、薪水、薪金。

19.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和权利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社会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来讲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等。社会救济主要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五保供养(指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制度。此外,军人优抚安置制度、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保障制度以及工资工时制度、城镇住房制度等也属于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范畴。

20.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后,由社会提供经济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以帮助其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险项目。我国公共部门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其主要内容是: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根据其工龄长短、退休时月工资额的多少,在原单位按月发放相当于退休前一定比例的退休养老金,以维持其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这部分资金或来源于当年的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来源于本单位当年的财政预算;退休人员的管理由原单位负责。

21.培训

培训:作为一种成人继续教育,就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过程,是由本单位安排的对单位员工所进行的有计划步骤的培养和训练。

22.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法律确定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去劳动机会而暂时中断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从而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他们实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社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