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3:3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科学素养培养初探
作者:谭帮换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6年第08期
[摘 要] 科学素养的提高成了科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核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科学精神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科学素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177-01
2016年9月在北师大将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科学精神作为人文底蕴的一部分被纳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出的科学精神又可称为“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1958年保罗·赫德在《科学素养之于美国学校的意义》一文中将“科学素养”展示给了公众,虽然各国对科学素养的概念有所不同,但都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对于什么是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有哪些特征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有着核心的共同因素。(1)理解科学知识;(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3)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4)拥有运用科学技术、科学原理解决日常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切实解决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科学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素养或者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甚至影响到一个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二)科学素养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利用社会资源
“它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态度和智慧,是一种恰当利用智慧的源泉和结晶。现代社会更看重科学素养的实际产出。”
(三)掌握了一般或是普通的科学知识,生活上遇到的小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提高现代的科学素养,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每个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或科学程序以解决自己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顺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趋势,推动科学课程进一步改革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科学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科学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明确各学段科学教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为了使“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均衡发展,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落实科学教育目标追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英国教育家赫胥黎在其《科学与教育》一书中所说,科学教育“并不是指应当把一切科学知识都教给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都应当牢固地掌握科学的一般特点,并且在所有的科学方法上多少受一点训练。”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培养成科学家,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迈入社会之后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科学有关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
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是要否定或削弱科学知识教育,而是要在正确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上选择合适的科学知识并将之转化为科学学科知识,其教育实践指向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即进行适度的、实践性的、非符号化的科学学科知识的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可以尽量少选择纯知识性的内容,多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主题或者是围绕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来进行。 2.教学方法的“探究性”取向
“探究教学”是在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绝不是把专业人员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科学知识体系)传递或灌输给学生,而是创设学生从事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和设计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方案”。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设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探究科学,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操作程序,从而获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3. 教学评价“多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它对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评价也应该跟上改革的步伐,用多元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均应采取多元方式进行,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反馈、激励的教学功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以英、美、加、泰、中等五国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2][英]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平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7-85. [3]何永红,王祖浩.我国科学教育急需厘清的几个关系[J].教育科学,2006(2). [4]李雁冰.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