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24: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如建筑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舞蹈美书法美、人物美、语言美、服饰美等等,美的事物遍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了美育,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美育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语言美——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难以想象一个“结巴”讲课会产生什么效果,“蚊子”的低吟会有谁喜爱,“破罗”的单调高音会有谁去欣赏,也难以想象祥林嫂“我真傻”的重复罗嗦会有谁爱听。相反,疾徐适度、抑扬顿挫、简单明了、幽默诙谐的语言,却是人人都能听懂且人人爱听了。教师若在语言上多下些功夫,往往能深深地牵动学生的脉搏,引起课堂的共鸣。比如,几何中讲“点动形成线”时,教师若以“流星”为例,独具匠心,用语言描绘一番:“夏日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颗流星,拖着长长尾巴,坠落天际……”,寥寥数语,就以流星陨落,其身后留下一条优美的弧线,说明了“点动形成线”这一结论。生物课讲“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时,教师可设问“人的鼻子为什么‘大头’向下呢?因为‘大头’向下,便于对气味的接受,同时下雨天不会漏雨。”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捧腹之后,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力学中讲“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时,教师若说:“我们常见足球运动员用头把足球顶开,可谁见过有人用有头去顶投掷过来的‘铅球’呢?”学生会在大笑之余,想到了铅球质量较大,因而惯性较大,从而明白了“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这一结论。语言的诙谐美、恬静美往往可使一节课妙趣横生,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形象,更深刻。

2 绘画美——课堂教学的窗口

美术课,理所当然要体现绘画美,绘画不美,就无所谓美术了。但美的绘画用在其他自然学科的教学中,会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形象。

2.1 板图。物理学中的力学示意图,化学中的实验装置图,生物学的板图,地理学中的地图,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语文中的课文结构图等等,无不体现绘画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图形草草应付,忽视了“绘画美”,势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大大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2.2 板书。字迹工整、简单明了、布局合理的板书,除体现书法美之外,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刻“画”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了“绘画美”。美的“绘画”,可看出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窗口”。

3 服饰美——课堂教学的秘诀

3.1 服饰美,首先应是色彩美。主色调和、对比色调和,可突出一个体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