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0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 分:4.5学分 学 时:72学时 理论学时:64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 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 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 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 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 581年~1279年) 重 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 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 1271年~1911年) 重 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 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 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 第三章 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 一、宫殿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 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 重 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 二、坛庙

1)坛庙建筑的内容

2)实例分析

重 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 三、陵墓

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 2)实例分析

重 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

难 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 第四章 宗教建筑(6学时)

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 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 1)佛教寺院 2)道教祠观 3)伊斯兰教礼拜寺

重 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 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 三、佛塔与经幢

重 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 难 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 第五章 住宅与聚落(4学时)

一、概说 1)住宅型制演变 2)住宅构筑类型 二、实例

重 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

难 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明清皇家苑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