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7:56: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十,户一万四千。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黔阳,酉阳,镡成,沅南,迁陵,舞阳。?[6]武陵郡治仍设临沅县。南北朝时,宋、齐、梁、陈分别设臵武陵郡。
隋朝统一中国后,改武陵郡为?朗州?。但是,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把朗州更名为武陵郡。唐朝建立后,武陵郡初属?山南道?,后属?江南西道?,天宝年间又改属?山南东道?。据《旧唐书》载:?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臵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龙阳。?[7]
可见,历史上的武陵郡始设于汉代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废止于唐代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二)科学界定武陵地区区域范围
提出一种区域文化必须研究它的起源、发展,必须界定区域范围。因此,要按照?地域面积相连,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原则,在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对武陵山区地理范围划定的基础上,科学界定武陵地区区域范围。?武陵地区?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既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概念,又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其名称来历有三个方面:首先,从历史沿革看,武陵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行政区划概念。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中已有?武陵?一词。设臵武陵郡后,?武陵?一词成为行政区划名称。《辞海〃地理分册》对武
陵郡区域范围作了界定。?武陵,郡名,汉高帝臵。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朗州为武陵郡。境内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被称为‘武陵蛮’?。由此可知,从汉代设臵武陵郡起,武陵地区一直是完整而稳定的历史地理单元。其次,从自然地理看,?武陵?一词源于武陵山脉,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武陵山脉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山脉,是中国自然区划由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东南丘陵过渡地区。《辞海》说:?武陵山,在湖南省西北部及湖北、贵州两省边境。东北——西南走向,乌江和沅江、澧水分水岭。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梵净山(2494米)在贵州省江口县北,富林、矿资源。?武陵地区地域范围为:湖南省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放自治县、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区(县),贵州省铜仁地区等地。再次,从现实状况看,学术界、旅游界和政界、商界已把?武陵地区?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实体,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自然地理概念。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把武陵山区划为全国十八大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此后多年,武陵地区多次召开湘鄂渝黔四省武陵地区县(市)
政府经济协作会议、湘鄂渝黔毗邻地区民委民族工作协作会议和旅游局构建?大武陵旅游圈?研讨会议。2004年,国家民委在黔江区主持了武陵民族文化论坛,并举办了首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2009年,国务院国发“2009”3号提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2009年9月,举办?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成立大会暨武陵经济论坛。?同时举办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黄柏权提出了湘鄂渝黔边区全面合作的工作思路,张良皋提出了构建?大武陵旅游文化圈?的构想,张英提出了构建湘鄂渝黔旅游协作区的旅游开发战略。
综上所述:?武陵?是个历史悠久的历史地理概念,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武陵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主线,以土家、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个省(市)毗邻地区,共有7个市(州)、70个区(县),土地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00多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和维吾尔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总计1200多万人(武陵地区共有土家族770多万人、苗族300多万人、侗族130多万人),约占武陵地区总人口的40%。?武陵地区?包含?武陵山区?,二者的关系是属种关系。?武陵地区?范围比?武陵山区?大,?武陵山区? 区域范围包括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重庆市黔江、酉阳、秀山、彭水和石柱五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县),贵州省铜仁地区,土地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00多万人,3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计1100多万人,分别隶属于4个省级、5个地市州级和48个区市县级行政区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是西部开发的最前沿、西部中部的结合部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
(三)武陵文化?八大系列?
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区域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湖北民族学院黄柏权教授在《广西民族研究》发表了第一篇研讨武陵文化的学术论文《论武陵文化》。张家界市杨敬初、戴楚洲首次推出系统研究武陵文化的学术著作《中国武陵文化研究》一书。文化是经济的先导,是旅游的灵魂。打造?大武陵旅游圈?必须开发利用武陵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具有旅游功能的吸引物。武陵地区各族祖先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颇有特色的武陵文化,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生态文化?八大系列?。武陵文化以?八大系列?为主体,积淀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名胜文化资源,既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以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和汉文化为源头的?历史文化?。武陵地区是中国人类起源地之一。湖北省长阳县发现的人类上颌骨和牙齿化石距今约20万年。武陵地区已经发现虎爪山遗址等数十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夏商周三代,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苗人、越人、
汉人等多民族聚居区,致使武陵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时空叠合?特点。秦汉三国两晋时期,武陵地区隶属黔中郡、武陵郡管辖。南北朝时期,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的问世和武陵仙境?桃花源?的初创标志?武陵文化?形成。唐宋元明清时期,?武陵文化?逐步发展。二是以土家、苗族和侗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武陵地区各族先民创造了奇特的民族语言、丰富的民间文学、独特的民间艺术、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民族体育。不仅有溪州铜柱、老司城遗址、大水井古建筑群、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4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有桑植民歌、梯玛歌、薅草锣鼓歌、土家族打镏子、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撒儿嗬、苗族鼓舞、土家族毛古斯、傩愿戏、花灯戏、挑花、土家织锦、苗族服饰、苗族银饰等6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以民间信仰和儒道释融为一体为特征的?宗教文化?。武陵地区各族群众民间信仰的主要形式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道教传入武陵地区始于西晋,著名道观有真源观、桃川宫、五雷山道观、天后宫、紫霞观、高贞观和祖师殿等。佛教传入武陵地区始于西晋,著名佛寺有天门山寺、普光寺、宝峰寺、夹山寺、仙佛寺和香山寺等。四是以贺龙、周逸群、贺锦斋、袁任远、廖汉生为首创造的?红色文化?。1928年 4月2日,桑植起义爆发,3000多名起义军夺取了桑植县城,在湘鄂边区举起了第一面土地革命大旗。1929年,贺龙率兵攻占鹤峰县城以后,初步形成湘鄂边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