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3 0:07: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 第二单元 加和减(一)
二、加和减(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39页100以内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或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时安排: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和练习二??????????? 4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和练习三????????????????????? 3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和练习四???????????????????? 3课时
复习?????????????????????????????????? 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 第二单元 加和减(一)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24~25页的例题,第25~2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
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 45+3 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算法。 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
一年级数学(下) 第二单元 加和减(一)
简便一些?
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 第二单元 加和减(一)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一年级数学(下) 第二单元 加和减(一)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23= 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