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名词解释(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5 5:11: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护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总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护理: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5.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6.患者单位: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与设备。它是患者住院时用以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7.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8.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的一种自我感觉。

9.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10.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位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1.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2.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3.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4.保护具: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15.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 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7.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涮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 1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20.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1.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22.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3.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24.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隔离的目的就是切断感染链中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之间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5: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6: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

27.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 保护性隔离。 填空

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为核心,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2.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服务的专业性、安全舒适性(治疗性安全,生物环境安全,医患、护患关系和谐,)、管理统一性。

3.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尽可能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4.为了保证患者有适当的活动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

5.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又会使患者在接受诊疗护理时受凉。活动量较少的人可能比年轻、活动量较大的人所喜欢的室温为高。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患者治疗室、手术室、检查室等室温以保持在22-24?。

6.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减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病患者或器官切开患者尤为不利。支气管、哮喘病患应放入湿度过高的房间。

7.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注意避免吹对流风,以免受凉。 8.凡是不悦耳、不想听的声音,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均称为噪音。白天病室较理想的强度为35-40dB。噪声强度在50-60dB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强度高达120dB以上时,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个体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致使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9.入院程序:办理入院手续、实施卫生处置、护送患者进入病室。

10.床一般为不锈钢床,高0.5m,长2M,宽0.9M;床头和床尾可抬高的手摇式床,以便患者更换卧位;床脚有脚轮,便于移动。

11.疼痛的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失、病理改变、心理因素。 12.影响疼痛的原因:患者因素(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注意力、情绪、疲乏、个体差异、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治疗及护理因素。

13.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个体抵抗力下降?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抗生素滥用?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

14.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5.人体力学的应用:利用杠杆作用、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使用最小肌力做功。

16.特级和一级护理采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采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采用绿色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