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高鸿业版)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44: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GDP、NDP、NI、PI 和 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 影响?为什么?

解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 它由政府有关 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 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 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 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 只有个人所得税 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 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2 万美元;从两国 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 成一个国家, 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 从收入看, 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从支出看, 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相反, 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 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 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 售价 10 万美元; (b) 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 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 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万美元-10 万美元 =3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 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

联系电话:400-668-2155 1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

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 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998 年 数量 书本 面包(条) 菜豆(千克) 1999 年 价格 100 200 500 数量 10 美元 1 美元 0.5 美元 价格 110 200 450 10 美 元 1.5 美元 1 美元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 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 年名义 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2)1999 年名义 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1 450 美元,1999 年实际 GDP=110×10 +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 1999 年为基期, 1999 年实际 GDP=1 850(美元),1998 年的实际 GDP=100×10 +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 务价格的变动。 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 “ 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 1998 年 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1 450/1 450 =100%,1999 年 GDP 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800 300 3 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 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 GDP=c+i+g+nx 中可知 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从而有 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 接税、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等因素, 因此, 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 y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 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 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 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 200,消 费是 3 800,贸易赤字是 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 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 sp),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 i 代表投资,用 sp、 sg、 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 则 sg=t-g=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

联系电话:400-668-2155 2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

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 本题中,sg =BS=-200。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 题中为 100,因此投资为 i=sp+ sg+ sr=300+(-200)+100=200(亿元) (3) 从 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 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 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 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 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 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 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 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 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 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 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联系电话:400-668-215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