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9:3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盼感念王尚书知遇之恩,一心只为情人守节,后来为标明心志索性出家为尼,只不过,她吃斋念佛的地方不是尼姑庵,而是燕子楼,虽然,名义上和形式上是出家了,然而心思却依然在王尚书身上,因日夜思念,后来郁郁而终。其实人们记住关盼盼,纪念关盼盼,更多的不是纪念一个尼姑能够终年为死去的恩人念佛祷告,而是一个名动天下,芳华正盛的妓女能够为往日情意从一而终,作者赞扬的不是尼姑,而是一个妓女的气节。就连一个令人唾弃的妓女尚能为昔日情郎守身如玉,吃斋念佛。然而,身在佛门的尼姑却为几两银子,为一己之私,为一己私欲败坏佛门,谋财害命,坏人名节,骄奢淫逸,这是多么荒谬的对比讽刺啊!
三、“三言”、“二拍”尼姑形象塑造特点分析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大多不守礼法,要么贪图钱财,要么卖弄风骚,而放荡尼姑形象自然离不开形象塑造特点的描写,在下文中,就简单分析一下尼姑形象塑造的特点。
(一)外貌特点
即使身处空门,佛法戒律严酷,在一个传统礼法受到质疑的社会里,尼姑的思凡之心蠢蠢欲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尼姑的风骚放荡不只是她本性水性杨花,关键还有浪子少年,好色之徒的挑拨撩逗,设若这个尼姑貌不惊人言不压众,怎会男子对其起不轨之心,因此,大凡风骚妖冶,放荡不堪的尼姑总有些许姿色。而这姿色就集中在作者对其外貌的描写上。
“三言”、“二拍”所塑造的妖冶的尼姑形象,用当时旁观者的评价可以以两个字来概括,即“标致”,王熙凤形容林黛玉之美,用的就是“标致”两个字。标致的尼姑年龄大都二十岁上下,皮肤白皙,面庞娇嫩。如: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的空照“年纪不上二十,面庞白皙如玉,十纸尖纤,洁白可爱,恁般标致。”①“白皙如玉”,不仅白嫩,还如玉般温润光泽,难怪赫大卿会一见倾心。
《拍案惊奇·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中男扮女装,僧扮尼装的王姓尼姑“年二十来岁,又美丽,又风月,娇娇嫩嫩,粉团也似的和尚。”(P342页)人们常用“粉团”形容婴儿,这里却形容一个假尼姑,足见这尼姑的皮肤有多白嫩丰满了。
①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09年,第182页,以下《醒世恒言》内容皆出自此书中。
8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拍案惊奇·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里的静观,闻人生的姑姑一见到静观第一印象就是“青头白脸,桃花般的两颊,吹弹得破的皮肉,甚为欢喜。”(P353页)面庞不仅白皙,还似桃花一般,青春可爱,难怪闻人生母亲一下也就喜欢上了如此标致的媳妇了。
标致的尼姑之所以能将孟浪子弟逗得月不归家,夜不归宿,除了面庞白皙娇嫩,还有体态的婀娜风骚,因此,“标致”不仅标致在容貌上,还标致在体态韵格上,较之容貌,更为吸引男子的还是妖娆的风姿。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空照“天然艳冶,韵格非凡”静真“姿容秀美,风采动人,风情更甚。”(P184页)显然静真除了年龄偏大,姿容自然也较空照略逊一筹,然而因为阅人无数,因此在风情上更吸引郝大卿的还是静真。
此外,作者还用西江月的词句来形容女尼体态婀娜,风姿撩人。如《拍案惊奇·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里是这样形容静观的韵格:
?体态轻盈,丰姿旖旎。白貌梨花带雨,娇如桃瓣随风。缓步轻移,裙拖下露两竿新笋;含羞欲语,领缘上动一点朱樱。直饶封涉不生心,便是鲁南需动念。? (P346页)
“旖旎”一般都形容风光静美,这里却形容静观的风姿,极言她行动的姿态极为娇柔,“貌如梨花带雨,娇若桃瓣随风。”
除了形容美貌意外我们放佛还看到了她娇嫩的面庞,娇美的神韵。“缓步轻移,裙拖下露两竿新笋;含羞欲语,领缘上动一点朱樱。”步履轻缓,欲语还羞,小女儿羞赧纯净静的姿态跃然纸上。真乃“仪容绝世,天姿国色”啊!正是这种小女儿的羞涩娇媚的神韵使得她迥然于翠浮庵的几个风骚之尼,虽娇而不妖,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和爱情并且受到闻人生的尊重和爱护。
《二刻拍案惊奇·许查院感梦擒僧》中王爵为一个“大有颜色”的尼姑命丧黄泉,且看这尼姑是如何令他命丧黄泉的呢?
?尖尖发印,好眉目新剃光头;窄窄缁袍,俏身躯雅裁称体。樱桃樊素口,芬芳吐气只看经;杨柳小蛮腰,袅娜逢人旋唱喏。似是摩登女来生世,那怕老阿难不动心!?①
樱桃芳唇,淡吐靡靡之音,缁衣裹身,称得腰身袅袅,一言一语,尽是眉目传情,举手投足尽是万种风情。一句袅娜逢人旋唱喏,形象得写出了尼姑真静接待王爵时殷
①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40页,以下《二刻拍案惊奇》内容皆出自此书中。
9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勤妩媚,风骚撩人的神态,如此风姿,如此神韵,难怪老和尚老道士也要情不自禁了。
人若空有美貌,最多是个木美人,而神韵才是一个人吸引他人的特质所在,因此,“三言”、“二拍”中作者通过对容貌和体态神韵的描写,塑造了众多外貌各异的尼姑形象。
(二)动作描写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三言”、“二拍”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尼姑形象,这些尼姑也性格不一,即使是相似的故事相似的情节,相似的行为我们也可以觉察出尼姑的不同特点,正是通过这些动作细节,才让读者抓住了每个尼姑形象的特点,进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形象。
《喻世明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那尼姑见了这两锭白银,眉开眼笑。”“说罢就把二锭银子纳入尼姑袖中,尼姑半推不推的收了。”①,一见银子便“眉开眼笑”,就如葛朗台一见金子便两眼发光,形象地写出了王尼姑贪财的特点“半推不推”中将银子收入袖中,由此可以看出尼姑贪财又虚伪的个性同时又不失圆滑的处世态度。“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眉头一蹙,瞬间便想出计谋,可见尼姑诡计多端,反应迅速。“尼姑一头说话,一头去拿粗纸,故意露出手指上那个宝石镶的金戒指来。”②“故意”、“露”,一方面是试探阮三所说是否属实,一方面又可以引起小姐的注意及疑问,可谓一箭双雕,足见王尼姑谨慎小心,同时又老谋深算的特点。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尼姑空照:
?偶然先在门隙里,张见了大卿这一表人才,倒有几分看上了,所以挺身而出。当下两只眼光就如针儿遇见磁石,紧紧地摄在大卿身上,笑嘻嘻地问道”。(P183页)
尼姑不好好在佛前念经拜佛,倒在门缝中偷窥“张见”少年男子,见了可意的便“挺身而出”,可见这尼姑是个假念佛,假修行的主儿。两只眼光就如针儿遇见磁石,将眼观比作针,将美男子比作磁石,足见男子对她吸引力之大,紧紧地“摄”
①①
冯梦龙:《喻世明言》,中华书局,2009年,第52页;第53页,以下《喻世明言》内容皆出自此书中。
10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在大卿身上,一个“摄”将尼姑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卿的神态形容得活灵活现。此乃尼姑本性之色。
写到尼姑静真捉奸的情节:
?静真上前一把扯着空照衣袖,说道‘好啊,出家人干得好事,败坏山门,我与你到里正处去讲。’扯着便走。?(P185页)
“上前一把扯着”行动快速决绝,干练老辣,又一个“扯着便走”,意在恐吓空照,共享大卿,先晓之厉害,阴险狡诈。再看空照:
?吓得个空照脸儿就如七八样颜色染的,一搭儿红,一搭儿青,心头恰像千百个铁锤打的,一回儿上,一回儿下,半句也对不出,半步也行不动。? 空照被师姐恐吓。吓得脸色不定,心头不宁,心跳加速,一句话将空照慌张恐惧的心思表情描绘得如在眼前。
《拍案惊奇·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弄》静观第一次见闻人生时:
?也是机缘凑泊,适才闻人生庵前闲看时,恰好静观偶然出来散步。在门缝里窥看,只见那闻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尘之态,静观注目而视,看得仔细。看闻人生走远了,恨不得赶上去饱看一回,无聊无赖的,只得进房。?(P348页)
“注目而视”写出静观出神的神态,“恨不得”“赶上去饱看一回”写出了静观与对闻人生的迷恋,对不能与他相见的无奈和惋惜,“无聊无赖”一词,小女儿初见闻人生时春心萌动的神态便跃然纸上。当尼姑静观与闻人生同床而眠之时:
?却自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只自叹气,见闻人生已睡熟,悄悄坐起来,伸只手把他身上摸着?。
再见闻人生却是与他同床共枕,然而可悲的是,这同床共枕却不是一辈子的相守相约,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一方面,静观为这意外的相逢而激动不已“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另一方面,这来之不易的共枕眠却是以和尚的身份,一瞬而逝,静观十分无奈,也不甘心,因而“只自叹气”,终于见到了相慕已久的意中人,静观只能称他不注意时偷偷地“伸只手在他身上摸着”,企图得到他的欢心,“得谐鱼水,以偿夙愿”,好一个情窦初开的痴情女子,好一个为追求爱情和幸福而略施小计的女子,一句话,写尽静观的情意绵绵与聪明机敏。
(三)语言描写
生动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
11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作者深刻的印象。“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①
《喻世明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此事未敢计较,待会见小姐,观其动静,再做计较”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尼姑虽然贪财,却也非莽撞之人,是十分谨慎小心的。
?夫人接着问道:‘你两个在房里多时,说什么样话?’惊得那尼姑心头一跳,忙答道:‘小姐因问我浴佛的故事,以此讲说这一晌,’又道:‘小姐也要瞻礼佛像,奶奶对太尉说声,至期专望同临。’俗话说?背地商量无好话,私房计较有奸情。?(P54页)
尼姑毕竟是做了亏心事,被夫人一问,心里大惊,继而从容答话,惊吓不形于色,可见城府之深,被吓到之后依然从容答话,第一让夫人消除疑心,第二使小姐能够去庵院偷情,反映之机敏,心思之缜密,着实令人佩服,三言两语便说服夫人,不愧是走过千家万户的老尼姑。
?阮二官,今日幸得张大官人在此,向蒙张大官人吩咐,实望你家擅越做主,因此用心,终不成要害你兄弟性命?张大官人,今日之事是你来寻我,非是我来寻你。告到官司,你也不好,我也不好。向日蒙施银二锭,一锭我用去了,只存一锭不敢用,将来与三官人凑买棺木盛殓葬。只说在庵养病,不料死了。? 一句话里,没有咄咄逼人,礼貌谦逊,即标榜了自己尽心办事的苦心,又将阮三的死与自己撇得一干二净,还暗示人之死与张大官人脱不了关系,再提示告到官府也无益,可谓一间四雕,巧言令色,苏秦之辩也不过如此,可见尼姑心思之缜密,应变之灵活。拿出仅剩的银两,即撇清关系,又不损失资财,聪明,狡猾之极。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里有一段空照与大卿相互试探的对话:
大卿问道:?仙庵共有几位??空照道:?师徒四众。家师年老,近日病废在床,当家就是小尼。?大卿道:?仙姑出家几年了。?空照道:?自七岁丧父,送入空门,今已十二年矣。?大卿道:?青春十九,直至妙龄,怎生受如此寂静??空照道:?相公休得取笑!出家人胜俗家人十倍哩。?大卿道:?哪见得出家的胜似俗家??空照道:?我们出家人并无闲事缠绕,又无儿女牵绊,终日诵经念佛,受用一炉香,一壶茶,倦来眠纸帐,闲暇理丝桐,好不安闲自在。?大卿道: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