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1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书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这门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它大量的专业名词,还有它也是这学期所有课程里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在第一堂课中,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对这门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它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学习领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它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并以众多相关学科为基础。由于其在生物等学科的重要性而使内容逐渐增多,且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进展不断涌现,有大量需要记忆和思考的内

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开始的我确实觉得无从下手,面对书上大量的知识点很是迷茫,我开始有慢慢的很认真的看课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的理解、体会和记忆。但学习效率很慢,而且学习得效果也很不令人满意。书上的内容太多,太杂,即使我有讲整个的内容都看里一遍,也无法讲他们转变为我自己脑中的知识,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做题上,完全就是觉得所考的题和所学的知

识无法联系在一起,可能问题便在于没有理解到知识内容,思考太少,知识也很浅。 学习不怕没问题,怕的就是没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也是自己能 力的一种提高。我有将自己的问题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他们也有耐心得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并且还告诉我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自己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找一些资料,以便自己深入的理解学习得内容。上课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最为关键的,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我有努力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通过老师的课件和上课所做的笔记,再进行二次学习,及时学习,及时复习,不拖延。以下是一下学习得方法,我觉得还挺值得借鉴的

1.抓住主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和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的脱氨基及氨的代谢;能量生成方式等;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等问题。③分子生物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

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 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

抓住规律,学会抓住线条、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2.懂得记忆法,学会记忆 学习生化时,最大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一些关键词的缩写、氨基酸和碱基的结构等是需要记的,而有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如维生素b12等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注意前后关联,不要前后脱节。另外,理解和记忆都是

掌握知识的基本保证,记忆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3.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转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我们在考试中应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少人在考试中常常是教材内容确实都弄懂了,但一上考场应试,做起来就感十分吃力,甚至头脑发涨,手足无措,原因就是平时只“看”不“练”。其实,“学懂”和“会做”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一般来说,要想在考试中对考题应付自如,必须具备以下几点:①真正掌握所学过的知识和内容;②能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分清层次,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组织好解

题语言;③掌握必要的答 题技巧。而后两点只有靠大量的习题练习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学习者和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勤于动手,强化解题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教材内容,缩短教材与试题间的知识损

耗;才能在模拟的情境和规定的时间内体验应考实战所需要的生理与心理承受力。 另外,应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应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维生素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磺胺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糖代谢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糠尿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上的“三多一少”症状;应用维生素和核酸代谢等章节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为什么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应用酶学等章节

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酶原激活和同工酶的生理意义等。 4.紧扣大纲,突出重点 大纲对考试内容从能力层次上提出不同要求,即“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对内容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对内容能深刻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叙述;要求理解的内容:对所学过的内容基本能理解,并能模仿记忆。一般在考试中各层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掌握”,60-70%,“熟悉”,20-30%, “了解”,10%。复习时紧扣大纲,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处理不当是许多考生学习和考试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根源。有的人在学习中图省劲,只注意死抠几个重点章节,甚至只围绕重点内容猜、押几个重点题。这样既不能

全面掌握知识,又与目前考试内容覆盖面大的 特点相悖,因此极易失败。有的则相反,在学习中不注意把握重点,觉得每章、每节和每个问题都很重要,从而在学习中面面具到,结果下功夫不小,效果却不好。所以,在学习中必须区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是指那些在整个内容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章节和问题,就是要在这些章节和问题上多下些功夫,真正学深学透,弄

懂弄通。篇二:生物化学读书报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读书报告 临床卓越3班 by苏苏微恙 转眼大一就要过去了,这学期我们进行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的系统学习。校园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生理生化,必有一挂。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生化这门课的难度,挂科率之高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给我感觉就是内容多而杂,教材足足有五百多页,所

以开始就对与这门课有种恐惧感,担心不小心就挂了。 我们系的生化课安排在了周一下午和周四的上午,每次3节课。由于我晚上睡得比较迟,经常是上课没有精神。所以周一的前两节课强撑着认真听课,但是精力始终无法集中,实在是疲倦,所以听课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的。虽然课堂上都算是在听,也做了笔记,但是往往都记得很凌乱。课后我会去上自习,但是书上的笔记总是乱记,记在了不对的地方,晚上看书的时候就很慢,晚上看的内容也比较少,效率也就比较低下。生化书中内容太多,我经常是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就没有了印象。有些时候部门的事情太繁琐,没有及时的找时间进行回顾与复习,就算是上课认真听了,也听懂了的内容,过几天就完全没有了印象。应该每次

课都是三节,教学的安排,不允许老师慢慢的讲,每次都是讲一章甚至更多,所以一次不复习,就会遗留下很多的不熟悉内容。半期考试前,才发现自己有几章根本没有认真地看过一次,就算是之前看过的内容,留在脑海里的也所剩无几。面对半期考试,无奈之下熬了几天夜,但是内容是在是太多,根本没有办法看完,于是草草的做了一些题,祈祷半期能考到,

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 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医学生,不能以考试为最终的目的,不能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所

幸的是半期的生化考试没有挂科,但我们所追求的不该仅仅是不挂科。 让人不甚满意的半期考试结束了,转眼又是期末,半期没考好值得我进行总结。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好的方法。高中的时候一个知识点老师会反复的讲,然后反复的做题,不需要刻意的死记硬背就能把只是掌握得很牢固。而大学里就完全不一样。就如同我们生化的学习。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讲很多的内容,速度也很快,当然我能理解老师的速度,毕竟一学期就只有那么多个课时,老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这本书,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所以我觉得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课堂上也不可能都记住。学习还是要靠我们用课余的时间。生化的内容是复杂而且很多的,知识点要想记住并且记牢,光靠死记硬背实在是不可取的。那样记知识不仅要花很多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记得很不牢固和准确,自己就像是沦为背书的工具,学习的奴役,我上半期的学习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呢,咨询了学霸也自己上网找了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三羧酸循环,之前记的时候真心,而且记了很多遍,虽然最终是记住了,但是却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网上有些口诀确实不错:“宁异戊同,二虎言平。一同平虎,两虎一能”。“宁异勿同”,分别代表的是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酸;而“二虎言平”分别代表的是琥珀酰,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言平”之后呢,就会回到最初的起点,那就是草酰乙酸。如此复杂的三羧酸循环,就变成了短短的口诀,确实容易

了好多。之前都没有 想过用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会这么省力。平时上网都是看电影等等,很少用来学习,但是才法相网上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就像这种知识点的总结,网上一搜就会有很多,还有各种学校的教学视频等,都是可以供我们参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化的。我

会在期末考试前认真地看书,同时学会好好地利用网络的资源,争取去得好成绩。 对于老师的教学,我觉得课堂前的回顾复习非常的好。唤起我们对于上一堂的知识点的记忆。其实我觉得更有效的是之前的课前做填空题,我觉得为了帮助我们复习就没有必要用英文,改成中文,课堂上花费的时间就会减少,而且我们知道课前会有几道填空题的话,就会督促我们去复习,如果有不知道的,就会下来认真去复习。有些同学觉得老师的口音怎么样怎么样,但我觉得那是老师的特色,希望老师自己也不要太介意,我们相信在老师的交到

下,我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篇三:生化读书报告 生化读书报告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 这学期,我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一开始上课我就很重视这门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这门课程学分是最高的,二是这本书是我们这学期所有书中最厚的一本书。从开学至今,这本书也学得差不多了,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有辛酸、苦

楚,也有快乐与收获。 总体而言,前面五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需要深刻理解的东西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即使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只要你跟着老师的课件好好看一下,该背的知识背一下,差不多就行了。可是当学到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的时候,按照那样的方

法学习就不行了,这章节需要我们好好理解,用心去学习。 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在上这节课时我的状态,当他讲到无氧氧化即糖酵解的时候,我处于半模糊的状态;当他讲到有氧氧化时,我处于完全模糊的状态。至于后面讲关于关键酶的激

活剂、抑制剂的时候,完全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了。李老师在上这章节课时曾说过,物质代谢这一章内容比较多,重点也在这里集结,糖代谢是学习物质代谢的基础,只要这一章搞懂了,后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以及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当然,如果这一章没学习好,后面学习起来难度就会更大,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学习计划。 第

一次上自习时,我首先跟着老师的ppt讲所学的内容在书上勾 出来,将重点内容用红色的笔单独作上标记,然后就开始看书,理解所讲的内容,同时,在草稿本上画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代谢图,一边画图,一边记忆,第一次认认真真的看完这三个小节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将糖酵解以及有氧氧化中三羧酸循环的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

认识,基本上背着书能够将这几个过程说出来。 第二天,有同学问了我有关三羧酸循环的知识,感觉他所问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可是就是答不上来,只依稀记得起始是乙酰coa,中间有苹果酸,结尾有草酰乙酸,至于具体的过程就不清楚了。这天下午,我吃完晚饭就直接奔图书馆去了,虽然今天背着书不能完全背出来,但是看书的效率确实比昨天要高很多,看到譬如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内容时感觉很熟悉,毕竟昨晚花了三个小时来看书。这次自习我没有带电脑,

除了课本以外,我还带了闻名泸医的《邱师兄笔记》 , 在熟悉了课本的前提下,看《邱师兄笔记》完全是一种享受,邱师兄不愧是学霸,连糖

代谢这么复杂的过程,在他总结的笔记中也显得如此简洁,他总结的非常精辟。 关于糖酵解,总共分为十一步,前面五步消耗能量,后面六步产生能量,其特点总结为了“1 1 2 2 3”,“1”指一次脱氢氧化:发生在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的反应中;“1”指1次加氢还原:发生在丙酮酸→乳酸的反应中;“2“指净生成2个atp:前五步消耗2个atp,后六步生成4个atp;“2”指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发生在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的反应中;“3”指3个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中的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中的磷酸果糖激酶-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中的丙酮酸激酶。

关于有氧氧化中的核心——krebs循环,邱师兄总结了几句口 诀:“草酰乙酰成柠檬,异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草酰乙酰成柠檬: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又成α-酮: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酰琥酸延胡索: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落在草丛中:延胡索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如此复杂的反应,有了这个口诀之后,相信你终身也难忘了。 确实,自从那晚看完了《邱师兄笔记》后,我在糖代谢这章所遇 到的难题基本都有了很好的解答,同时后面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在这次解决生化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的过程中, 我感慨颇深:如今,我们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上课的方式与大学以前所有老师上课的方式都不同,不再会有人来约束你,管束你,这就更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己找资料、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去搞懂

学习中不懂的难题,进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10010712 2013

李时兴 级临床七班篇四:高生化读书报告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环境学院 生态学 霍庆霖 s20151314

摘要: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助于人们从分子水平阐述基因功能,揭示了解生命现象和本质。蛋白质组学分析是对蛋白质翻译和修饰水平等研究的一种补充,是全面了解基因组表达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蛋白质组学在各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植物在不种条件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

对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植物、环境胁迫、研究进展 1 蛋白质组学介绍 蛋白质组概念是由澳大利亚学者marc wilkins和keith williams首次提出,并由wasinger等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它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和动态行为,即通过分析某一生物体、组织或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修饰状态和功能,了解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联系,进而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和调控规律[1]。 根据研究目的和手段的不同,蛋白质组学可以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表达蛋白质组学用于细胞内蛋白样品表达的定量研究,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等,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模式。以绘制出蛋白复合物的结构或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细胞器中的蛋白为研究目标的蛋白质组学称为“细胞图谱”或结构蛋白质组学,用于建立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网络图谱并解释某些特定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产生的特定作用。功能蛋白质组学以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目的,对选定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和描述,能够提供有关蛋白的糖基化、磷酸化,蛋白信号

转导通路,疾病机制或蛋白-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2]。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相关技术有双向凝胶电泳、差异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其中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能够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且灵敏度高;质谱技术包括生物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质谱等,通常与双向电泳等蛋白分离技术相联用,具有灵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蛋白鉴定的核心技术。除了上

述几种主要的技术外,近年来蛋白 质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由于其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并能对多个样品进行平行检测,蛋白质芯片技术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酵母双杂交系统主要针对活细胞内蛋白质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发展到检测小分子-蛋白质、dna-蛋白质及r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上;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通过双向电泳,质谱或蛋白质芯片所获得的数据通常都是高通量且比较复杂,只有通过

生物信息学分析才能对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确定[2]。 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1 小麦在盐胁迫下蛋白组学研究 土壤盐碱化是严重影响世界各地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世界性的非生物胁迫问题,小麦是盐敏感作物,高盐会使小麦生长缓慢、萎蔫、甚至死亡。guo [3]等以不同的盐胁迫梯度( 0.5%、1.5% 和2.5%) 对京-411 ( 耐盐) 和中国春( 盐敏感) 处理2d后,研究分析它们根部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对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198个蛋白点进用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成功鉴定了144个蛋白,它们主要涉及碳代谢( 31.9%) 、毒素排解和防御作用( 12.5%) 、分子伴侣( 5.6%) 和信号转导。并且一些与耐盐性相关的蛋白如α-二磷酸核酮糖羧化亚基结合蛋白和β-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在所有盐胁迫处理的京-411 中表达上调,而在中国春中表达下调。gao[4]等对郑麦9023进行不同梯度盐胁迫差异蛋白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同guo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响应盐胁迫相关的蛋白功能主要归为6 类:运输相关的蛋白质、解毒酶系、atp 合成酶、碳代谢、蛋白折叠和未知生物功能蛋白。

2.2 茶树在干旱胁迫下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