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8 21:1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大学之道,(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在明明德,在亲民, B.在名明德,在亲民, C.在明明德,在兴民, D.在明名德,在亲民, 2.《中庸》是(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四书》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 )的关系。

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4.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7.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8.《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10.荀子以(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1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3.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1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

16.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18.《学记》用(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1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

20.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 )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 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 二、填空题(10份)

1、孟子认为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2、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

3、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 、 、 、 的君子。 4、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 、 、 、 、 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