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12:1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

教学目标 :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理解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设计流程中的意义和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原则,掌握教育活动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基本要求。 教学课时: 十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教育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我们要到哪里去——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教育活动,幼儿要学习什么,将能得做什么;其次要考虑:我们怎样才能到那里去——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最后要考虑: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如何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鉴定。

具体地说,教育活动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2.进行教育活动任务分析;

3.选用教育方法手段:教育活动形式、媒体、活动等; 4.设计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图表1-1 目标教育活动流程图

[DOC格式]附件

二、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1.教育活动目标及其意义

教育活动目标就是教育活动最终达到的标准,是人们对教育活动之效果的预期。

确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有利于幼儿教师将注意力从“内容”引向“发展”,从“形式”引向“目标”,使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目标意识,确定远期目标,又确定近期目标,依据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方法及形式;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盲目追求那些表面形式的东西,追求花样翻新,造成

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了教育的实际效益,故而使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上述目标教育活动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活动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意义。

(1)教育活动目标给幼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目的性反映在幼儿园中就是根据社会的希望和要求去塑造幼儿的。这种期望和要求,用概括性语言加以表述,就是教育目标。

幼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遗传仅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决定于教育和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引导幼儿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家长或教师说了算,而是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来决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明确了幼儿发展的方向,使得幼儿园教育可以有目的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成为社会所希望的人。

(2)教育活动目标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环境的设计和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都应围绕教育目标。

①教育活动目标决定教育活动内容

从教育活动设计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教育目标在前,教育内容在后”,而现实中似乎是“教育内容在前,教育目标在后”,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现在幼儿园所教的内容都应该是有部门或幼儿园或幼儿教师按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来选定的,而不是有了教育内容之后,才去定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目标是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内容则可以作适当的变化,只要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的内容都可能被选作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但是这里,我们得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最有利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并不是说只要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的内容都能够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只有那些最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的内容才能被选为教育的内容。

从上述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全国的幼儿教育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各地的教育内容可以是不一致的,或者说,只要你能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不管你选什么样的内容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都是可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平时我们就没有必须固守某种教材的教育活动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幼儿选择更加适合他们发展的内容。

②教育活动目标决定着教育方法的选择

我曾问过执教多年的青年教师:“你们选择教育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在选择教育方法时,这些因素固然要考虑,但它不是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按照目标教学论的观点,我们选择教育方法的主要依据应是:幼儿学习的结果类型,即教育活动目标。因为教育方法是手段,它是为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对于幼儿兴趣的“迎合”——在多大程度上“迎合”,用什么方法“迎合”也都要考虑其是否有利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离开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去“为兴趣而兴趣”也是有背于教育的宗旨的——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逗幼儿乐。这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每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讲授法,它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比较有效,但它对技能的教学则效果很差;在进行技能教学时,讲授法只有在初期,即告知办事的操作规则时才是有效的,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讲授法,幼儿就会失去练习的机会,决不会导致技能的形成。又如,发现法对幼儿的能力的培养很有效,但它却十分费时,所以它对一般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就不合适。 所以说,我们在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③教育活动目标决定着教育活动手段的选择

教具、学具、现代化教育活动手段的使用都是为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手段本身并不是教育活动目标。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要为手段而手段。离开了目标的手段是毫无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得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教育活动手段的经济性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活动手段花钱又少,教师和幼儿消耗也少,又能达到同样的教育活动目标,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即使不够“现代化”,它也应是一种好的教育活动——比你花了许多钱去“现代化”才达到教育活动目标的教育活动好。

④教育活动目标决定着教育活动环境的布置

教育活动环境的布置要为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服务,要为幼儿知识的掌握、巩固服务,为幼儿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态度服务,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活动目标,创设相应的环境。幼儿教育环境的布置要考虑它的教育价值,不要为环境而环境。同时,我们还应充分挖掘现有环境的教育价值,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服务。

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方面,一是为教育目标实现的意识不强,多是一些点缀——花了不少的钱,建了些毫无意义的环境;二是挖掘和利用现有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⑤教育活动目标是指导教育活动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如何评价一次教育活动的质量?对于这一问题,有许多争议。有的人认为,一次教育活动的好坏,主要看在这次教育活动里,幼儿是否活跃,教师是否投入,教师的表情是否自然,声音是否响亮,语言是否幽默有趣,思维是否清晰,是否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活动手段,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评价教育活动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甚至根本不是评价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评价教育活动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次教育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了教育目标,离开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其它一切标准都是多余的、没必要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一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恰当的。

我曾在幼儿园看过这样的观摩活动——语言教育活动,教师在讲坛上做各种动作,幼儿依据教师的动作表演说话,描述教师的表演,这次教育活动看似生动活泼,热闹非凡。可是教育活动后,我问组织活动的教师“你这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她说“教幼儿学说话。”我有点纳闷了,幼儿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原本就会说的,教师只是以手势、动作作引导,未提供任何语言上的指导,幼儿到底学会了哪几句他们本来不会的话呢?没有,一句也没有学会,这个教育活动是目标不明确的活动,因而也是效果较差的教育活动。

所以一次好的教育活动,一定是目标制定明确、科学合理,同时教育活动过程中,又紧紧围绕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活动——随机生成的活动,也应该符合这一要求,或者至少要比较有利于教育活动总目标的实现。

(第三、四课时)

三、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全面,应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目标,不仅包括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2)系统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知识、技能发展的循序渐进性;第二,下位目标与上位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个层次的目标都应该是上位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着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位目标的有效环节。

(3)可行性原则

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所制定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过低或过高要求的教育,都会使教育活动失去应有的引导、促进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4)时代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教育目标应该关注社会,反映社会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

有人提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应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环境;独立性强,勇于开拓和创造等。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应该适当考虑如何通过教育活动达成这些目标。

四、教育活动目标表述应注意的事项

(1)教育活动目标陈述的应是幼儿通过教育活动活动之后,他们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能力和情感、行为技能方面的变化

教育活动目标不应陈述“教师做什么”,因为教育活动目标预期的是幼儿的学习结果,用“教师应该做什么”的语句陈述,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再者,如果教育活动目标陈述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和爱惜劳动成果”,那么教师“教育”过了,他的目标就达到了,至于幼儿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能不能经得起测量和检查,以教师的行为陈述的教育活动目标是不要回答后面的问题的。

教育活动目标与我们以前写教案时所写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写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教育活动目标所写的则是“幼儿??”。这也反映着一种观念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心幼儿的“发展”。

(2)教育活动目标的陈述要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术语

陈述预期幼儿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而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育活动目标。因为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具体明确的表述方式说明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如不能清楚地表达幼儿要达到的目的地,那么,幼儿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甚至走错方向。目标不明确,对确定教育活动内容、对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活动策略的安排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不利的。如,有位教师在写生活活动的教育目标时这样写“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表述的教育目标,一是,过于含糊且不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教育实践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它所反映的“培养”是“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