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精校解析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0:1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但丁 D. 康德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视知识为美德”“引导人们关照心灵”可以联系所学苏格拉底的主张“知识即美德”; “无畏的殉道者”也符合苏格拉底为道而死。综合上述信息,可知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故B项正确。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认为“人非工具”,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文主义。故ACD错误。 点睛:找出重点的关键词“知识为美德”“关照心灵”“无畏的殉道者”,勾勒关键词所组成的整体形象,找出问题的答案。 2.“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 思想统一,天下归一 B.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C. 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D.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只符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排除;BC两项仅符合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皆排除。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是D项。 3.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B错误;AD是智者学派的特点,排除;C不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思想,排除C。 4.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的动物 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答案】A 【解析】 ①选项,根据所学,“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 世纪,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②选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③选项,根据提倡人的“自由”,可以判断出为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④选项,根据赞美人为“了不起的杰作”,可以判断出为14-17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 故正确时间排序为①②④③。故A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掌握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代表人物和主张,以此排序即可。 5.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一行为 A. 体现了从事海外殖民的传统 B.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制精神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D. 是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福西亚人“面临侵略时,福西亚人带上所有的人民航行到西方,建立新的城邦”,不能体现他们从事海外殖民的传统,故A项错误;“法律至上”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西亚人选择的是带上所有的人民,建立新的城邦,这说明福西亚人重视所有人的生命,把人的生命、尊严放在突出的位置,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城邦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而材料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从“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和“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便可判断他们带去的不是物质,也不仅仅是法律观念和城邦制度,而是精神,古希腊的精神则是人文精神。 6.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天之生人,《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不难得出,题干中没有出现关于C项表述的发展私有”和D项表述的“反对神学世界观”的内容,因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D两项;A项中的表述“反对宗教信仰”,题干根本没有涉及,排除A。题干“万物的观光者”突出了人的地位,提高了人的价值,因此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 7.古代一位思想家曾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苏格拉底 C. 庄子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 题干认为过之或不及,就会变成挥霍和吝啬等,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故选D;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排除;苏格拉底主张道德即知识,排除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 8.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他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出于这一想法,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彼特拉克意在 A. 恢复古典文明面貌 B. 设计理想社会蓝图 C. 指引科学革命方向 D. 弘扬古代人文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表明彼特拉克从古罗马的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中,吸取了古代人文理念,故D选项是正确的;A材料未体现,排除;BC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 9.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色诺芬尼意在 A. 批判教权主义 B. 突出绘画的多样性 C. 维护民主政治 D. 强调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中“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可知,材料反映出神的形象与他的崇拜者是一致的,这说明神的存在与否由人的思想来决定,这也就提高了人的社会地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信息主要体现否定神、肯定人的人文主义,无法体现批判教权主义,排除A;B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联系所学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分析解答。 10.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