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9:2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项目七 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 学习任务1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内涵分析 1.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1.1.1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
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体现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 1.1.2 国内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1.2 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 1.2.1 具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先决条件,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建设都要依赖旅游吸引物。 1.2.2 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全过程的进入难易程度。
1.2.3 具有一定的旅游设施
旅游业发展要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接待设施,包括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商店和其他服务设施。 1.2.4 具有一定的旅游市场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充足的客源和规模的市场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3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 1.3.1 按照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自然山水型 都市商务型 乡野田园型 宗教历史型 民族民俗型 古城古镇型
1.3.2 按照旅游者需求划分
观光型旅游目的地 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 商务型旅游目的地 特种旅游目的地
1.3.3 按照旅游资源的等级划分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省市级旅游目的地 地区级旅游目的地
1.3.4 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范围划分
国家旅游目的地 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城市旅游目的地 景区旅游目的地
1.3.5 按照旅游目的地功能和用途划分
经济开发型旅游目的地 资源保护型旅游目的地
1.3.6 按照旅游目的地开发时间与发育程度划分
新兴目的地 成熟目的地
1.4 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1)探索阶段
没什么销售渠道,少量旅游者(自然爱好者),喜冒险,被自然、文化或历史所自然吸引,更喜贴近自然和原始风味。
没专门的设施,旅游相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参与供给的多为非正式部门。 (2)参与阶段
近冒险型旅游者、希望保持自然,并享受好的饭店等设施;
饭店、餐馆、娱乐设施等开始出现,市场范围基本确定,季节性开始出现;政府改善交通,强化了促销、拓展其分销渠道、使潜在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信息。 目的地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围绕如何增加现有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来进行的。 (3)发展阶段
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快速增长,目的地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老顾客争取新顾客,供给价格可能会开始下降(对应的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也可能会下降);人数仍上升,旺季超过当地居民,中间型旅游者成主流;
可进入性显著改善,迎合旅游者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出现粗制滥造的纪念品;外来资本甚至控制了供给。 (4)巩固阶段
旅游者增长速度下降但仍在增长外来资本进一步控制供给,目的地对旅游依赖度很高。 当地非直接就业者对旅游的态度可能有抵触。 (5)停滞阶段
到访者多为低阶层,重访率高,停留时间短,花费少;目的地承载力已经饱和或超载,目的地压力很大(问题);几乎无新商机,供给厂商数量稳定,竞争非常激烈。 (6)后停滞阶段
维持:产品无重大变化,维持旅游者数量;政府应加强规划以减少目的地面临的各种压力。
复兴:若能增加人造景观或开发新的旅游吸引,可实现复兴计划。 衰败:旅游功能尽失,只能转化为疗养康复中心。
学习任务2 旅游目的地功能配置 2.1 旅游目的地功能配置原则 2.1.1 突出主题形象 2.1.2合理功能分区 2.1.3集中功能规划 2.1.4 保护生态环境 2.1.5 规划交通路线 2.2 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分区 2.2.1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旅游目的地核心区是对旅游酒店、餐饮、购物、交通、娱乐服务设施进行规划,确定旅游设施的数量、规模和档次;组织安排客源,确定游客容量和旅游目标市场;确定客源市场序位和旅游服务设施的网点布局。 2.2.2旅游目的地控制区
是为了适度开发、利用、保护自然及人文资源,要划出一定的外围保护带,以确定自然特色和人文景观面貌的完整性,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2.3 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的模式 2.3.1 圈层布局模式
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三区布局模式:自然特色区、娱乐区、服务区。
目的地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个子系统。 2.3.2 核式布局模式
单核式布局模式:一个旅游社区服务中心 双核式空间布局模式:度假城镇和辅助服务社区 核式环空间布局模式:核心景区或特色旅馆。 2.3.3 链式布局模式
旅游设施布局与海岸线的区位关系。 2.3.4 组团式布局模式
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 草原旅游区布局模式
学习任务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3.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
皮尔森从目的地开发角度,把把目的地竞争描述为:目的地在一个规划框架内,在不同目的地之间,对各个目的地特征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的技术和方法。
克劳奇(Crouch)和里奇(Ritchie)认为,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不仅在旅游方面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社会、文化、政治方面都是可持续发展的。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它需要考虑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内容,从而保障旅游目的地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满意旅游经历、提高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与旅游目的地其他利益先关者福利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界定为:旅游目的地以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持续地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经历以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当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3.2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直接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 旅游产品 市场需求;市场营销能力 旅游企业 3.2.2.间接影响因素
基础设施;区位条件
旅游人才;旅游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法律) 3.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法 3.3.1 定性方法 3.3.2 定量方法
因子分析法 模糊判别法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3.3.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