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精选模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1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反思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材。教学方法的反思要考虑是否适合不同的课程性质和内容、是否适合不同的施教对象、是否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能实现零距离而是严重脱节,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高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亦有学校内部因素的作用。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显得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地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材。

许多教师是领到一本教材后就按照教材内容备课讲授,并不对教材作深入的思考。我们的高职教材大多脱胎于以前的大专或本科教材,有的仅仅要求降低一点而已,学科本位观念十分强烈,并不十分适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要求。许多学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普通专科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影响,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另外,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的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对人才培养目标、教材、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后续发展深入反思,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整合教材内容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按目标性原则整合教材内容。高职课程整合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单科目标是是学生学完某门专业课程后将要达到的或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而课程体系中的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专业总目标。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每门科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是的重要环节,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能

力培养任务。因此,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应该充分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担负的任务。

(二)按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的原则整合教材内容。课程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相互影响。课程之间的相互表现为课程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单个课程的功能发挥要受到其它课程的影响;另一方面单个课程的功能发挥,将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功能发挥。因此,在整合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各要素(课程)之间关联性。如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就对基础课的教学模块需求不同。因此,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应该充分考虑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要在深入分析被整合科目的内涵以及与其他专业科目内在的基础上,有取有舍、有得有失,抓住主要矛盾,既要完成本科目的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还要兼顾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形成有机整合,而不是只针对本科目内容的简单拼凑。

(三)按突出能力本位的原则来整合教材内容。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内容。在以能力为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对职业分析获得的职业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知识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能力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因此在优化教学内容时是最需要避免学科本位、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化、重理论轻能力等现象。现实中,往往认为已经有了专业能力分析和能力标准了,课程就是能力本位了,但实际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还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学科本位确定内容,因为我们的教师是学科本位模式培养的,学科本位的烙印深刻,“惯性”很大,确定的教学内容往往使能力培养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强调以能力需要进行知识的有机整合来确定教学内容,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取最佳的教学效能。

(四)处理好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高职专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必须体现某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特点。但是,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生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教学必须恰当地处理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第2页好职业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为此,教学内容整合优化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应用能力、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的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三大功能的整体实现。

二、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反思目的就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合格特长”的高职毕业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的反思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

(一)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不同的课程性质和内容。课程按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操作类、记忆类、理解类和综合类等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操作类课程(信息技术基础、AutocAD绘图、实验实训类课程等)只有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可采用讲学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记忆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则可采用逆向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再如理解类课程(高等数学、哲学等课程)则采用数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而大部分课程属于综合类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不同的施教对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必须面对施教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阅历层次、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内容,教法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提倡精讲多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如讲学练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程事故分析法、自学提示法、贯通教学法等,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突出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如案例教学法、工程事故分析法、现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技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又如研讨式教学法、自学提示法、设计性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