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3:07: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18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于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 A.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开始,该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是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缓解社会各阶级和党派的矛盾,故A项正确;B项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错误;C、D两项是改革开放深入时期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均排除。]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表明人民政协( )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但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主要说明的是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3.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D [材料中没有提及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主义宪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但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河南重点高中高三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1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D [根据材料“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正确。]

5.(2017·邵阳高三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D [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设上,而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未体现立法为民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项错误;邓小平在此时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故D项正确。] 6.(2017·邯郸高三质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 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D [根据材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起不到人民民主监督作用,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增强其法制意识,故D项正确。] 7.(2017·石家庄高三模拟)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到中共十五大召开 1997年至今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A.完善法律程序 C.维护国家统一

B.突出社会立法 D.注重经济立法

D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法律

2

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国家统一不是每个时期都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法律的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最多,故D项正确。]

8.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 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D.“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D [根据材料“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可知有实现合作的意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可知谈判的平等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可知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打破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的打破的信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2017·景德镇高三模拟)“1963年,周恩来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拨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 )

A.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D.灵活务实的原则

C [根据材料“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可知,其和港澳的处理方式不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可得出前提是一个中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由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台的务实政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 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

B [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1995年6月”“2007年7月”可知,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财富》杂志态度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对香港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11.据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6年‘重庆谈判’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