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工商本科《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27: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计工商本科《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 关于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2,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4,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5,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6,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7,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9,证券行市: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额。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该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0,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在间接

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3,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15,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16,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7,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18,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19,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金融压制。

20,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21,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2,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时,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

2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4,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

咨询等业务。

25,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26,货币供给量:指一过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27,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证券交易所通过严密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发挥市场的示范效应、“晴雨表”功能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28,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29,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30,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3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32,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3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34,金融相关比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35,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