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自考(考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37: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班主任概述

一、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等起主导作用。

二、班主任的产生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应运而生的。(1.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最早学校;2.1895年盛宣怀设立的天津中西学堂是中国学校教育分级分班之始;3.新中国建立后,学习苏联做法,在中小学一律设置班主任;4.1988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颁发《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对班主任各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5.随着社会的发展,班级的功能不断地扩大,班级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陶冶和熔塑功能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三、班主任的职责

(一)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各方面教育影响或教育力量的协调者。(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指导者;2.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3.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者。)

(二)班主任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教育最全面和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即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影响。(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导向作用;2.指导学生学习;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5.协助科任教师搞好劳动技术教育。)

四、班主任的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1.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坚定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知识能力素质。(1.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教学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2.教育科学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4.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5.交往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三)个性心理品质(班主任具备与其职业相关的、健全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是班主任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影响班主任工作成功的要素之一)。

(四)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班主任各种教育才能的综合表现,是丰富的知识、经验、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

1

艺术。)

(五)身体素质。 五、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健全班级组织——前提性内容,包括学生集体、班级教师集体、班级家长集体和少先队,其中,班集体的建设是健全班级组织中的核心内容。

(二)搞好班级管理——保证性内容,其中,班级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内容。 (三)指导班级活动——重要实践性内容,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指导班级活动的好坏成为班主任能否胜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开展班级教育工作——基础性内容,班级教育是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某一类学生或某一个学生所进行的具体教育,包括班级个别教育、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班级榜样教育等方面。

六、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一)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二)协调性和主导性。(首先要协调好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其次要协调好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对学生的各种教育影响,形成学校内部的教育合力;再次要协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协调性是在积极地、主动地发挥班主任工作的主导性的基础上体现的,班级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发展程度以及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班主任这一教育主体的工作的控制和影响。)

(三)全面性和个别性。(从教育目的来看,班主任工作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要通过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实现、来体现;从教育对象来看,班主任工作既要组织、培养、教育和管理学生集体,又要对集体中的每个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从工作的途径和方面来看,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教育对象发展的全面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全面的。)

(四)示范性和激励性。(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首先是教育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其次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规定的。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班主任自身的思想、行为、修养等个

2

性品质方面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也表现在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上,强调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即要求班主任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个性和科学的工作方式成为学生值得学习的榜样。)

(五)集体性和独立性。(班主任要跟其他相关人员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更要通过个人努力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六)艰巨性和崇高性。(艰巨性是由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的;班主任工作目标的崇高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性质的崇高性。)

七、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

(一)必然性或意义:1.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是班主任特殊工作任务的需要;2.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生独特学习方式的需要;3.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是现实班主任队伍结构完善的需要。

(二)途径和方法

1.自修,就是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一是在实践中自修(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同行交流,虚心学习。);二是在函授中自修。

2.培训(进修),就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对班主任的培养和训练,其目的在于扩大班主任的视野或系统提高班主任素质,一是半脱产的培训,二是全脱产的培训。

3.教育科研,指班主任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尝试对班主任工作领域中的实践或理论问题做出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包括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研究。

第二章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班主任教育

一、小学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

(一)生理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的速率和水平。

(二)小学生身高与体重处于平稳增长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生长程度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女生从10-11岁起,男生从12-13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女生比男生早2岁开始,也早2岁结束。

(三)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骨骼增长较快,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大肌肉、屈肌、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下肢肌、伸肌发育较迟,动作的准确性及下肢的灵活性较差,小学生体力活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四)6-7岁儿童脑重1280克,细胞分化、纤维髓鞘基本完成,12岁脑重1400克,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