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4:19: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鲍姆嘉登: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他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

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根本基础。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

性学”一词也就成了美学。11.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就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1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15.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是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1?审美需要:(1)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自己的精神要求。(2)它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

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位的审美追求,它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点。具有一定的形象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4、审美惊异:(1)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2)惊异既表现为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的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就是主体在具体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1)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2)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

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7.多样统一:(1)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与差别;(2)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8.审美意识:(1)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理想等内容。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

是一种审美活动。10.巫术说:(1)巫术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依据是泰勒和弗雷泽,他们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2)巫术说的确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如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但是,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并不能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能把艺术的起源理论元条件地看作就是审美发生理论;另一方面,巫术活动虽然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决不会是唯一的因素。用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审美形态:是指在出来的,以复杂拘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既的对象化的形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在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中,都寄寓着特定的审美理想。3.审美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

1.美学的研究对象: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

质上是实践的。这里,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9.审美关系:是人与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嘉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他把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感性认识的学科。1750年,他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意为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由于近代以来我国接受和传播西方美学的复杂过程中转借德国日本的翻译,用“美学”来翻译Aesthetica,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约定俗成,于是“感

2.美学的学科性质: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

性特点。3、审美趣味: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

活动。8.审美境界:感。12审美形态:

思考。6.美学学科: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

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客体对主体的召唤,

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

标志之一。9.游戏说: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理论的影响较大的一种,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比较系统地提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游戏它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志,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自由活动,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对事物的形象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3)因此,所谓游戏,其实也就

向往。5.审美体验:(1)是关于审美发生

影响。 (2)席勒认为,态,以及人们对这种

《美学》一书为标志。 著,题为Aesthetica,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神状态。6.审美澄明: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

境,也就是自由人生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5.审美形态的生成性:审美形态并非生其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其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6.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7.审美形态的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8.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9.优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优美感,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 10.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

界。11.悲剧:悲剧方悲剧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仅限于悲剧艺术,广泛存在于人的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悲剧是有价值的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 12.悲剧诞生论:由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的有关悲剧发生的理论。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越过了El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密切相关,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说:由丹麦哲学家克观点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就围绕对罪孽的理解而展开和推进。悲痛的罪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命

运色彩,但是在对罪过和命运的抗争中,个体生存的自由意志、精神得到呈现,从而给人以悲剧美的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的字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这种焦虑处境就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那么,为了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要战胜焦虑,超越有限,实现永恒,悲剧的内在审美性就得以实现。 15.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泄,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观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

美意义。17.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1.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2.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在汉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辞海》的注释是:“即感性认识,就是实践中外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因此,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由生动的直观进到抽象的思维。”在西方思想中,直观还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3.感性直观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而对象也是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即感官可以把握、感觉的外显形式)呈现给主体,从而在

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和获得的审美经验也因而具有感性直观性。4.感知: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而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不过,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觉和知觉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 5.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6.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所谓“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说的正是这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我们常用的比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也与此相关。8.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

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9.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它要求主体能够依据自己的判断力,来合理地建立表象之间的联系。主体必须在感知材料和理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又不能违背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想象活动既要在表象

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又不能依赖于直接的逻辑推理。 10.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11.自我调节:即人或自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校正与目标间的偏差,从而达到自己于对行为控制的研究,而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心理建趁问题。12.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2.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境界。 4.审美情趣:审美形态的发展与西

体验。 14.焦虑说:不真,使人产生荒诞

而有之、一成不变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

处境,面对的是虚无。义和人生的真谛,因

种现象。7.类似联想: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目的。控制论侧重

肃性韵的笑。16.丑:把握真理的能力。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永恒快乐。13.罪孽神力量,雄伟的气势,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3.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4.表现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5.有意味的形式说: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

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也即“有意味的形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 “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脱离人类社会历史,陷入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6.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7.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8.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

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人”的功能。10.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

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16.抽象:是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17.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18.有我之境:其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19.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20.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21.艺术的认识作用: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22.艺术的道德教育

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l?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就是探讨艺术通过何种方式、途径或程序,才获得现实的存在和生命。 2?艺术天才: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创造的作品超绝甚至难以理解,他们就好像是天助神功一样,这样的艺术家人们称之为天才。3.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4?绘画:是在平面内营造空间的艺术,它以人的视觉为基础,捕捉对象的影像并将之展现在平面中。1.寓教于乐: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就是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感情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

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3.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 4.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5.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9.贺拉斯的美育观:他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他认为美育要和道德教育相统一,同时又要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38?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理想,从而达到自娱。15.喻像:是创作主

纯形式,是美的结构,实在层、形式符号层式”。“有意味的形式,展现人类审美经验

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11.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12.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13.仿像: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14.兴像: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象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

基础上的、非现实的、的象征意义,以此种

群伦,旁人难以比拟,生成时所提出的,体

官所直接感受、知觉、凭借艺术意象、意境

以感动。 2.美育:39?美感:指的是审美

是片面的。9.娱乐说:为引导,给接受者提

26.审美直观:(1)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握到对象的审美特征。(2)审美直观包括两种形式: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则是指主体通过直觉直接把握到对象的本质特征。27.审美理想:(1)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2)它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作出来的;(3)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28.崇高:(1)具有粗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29.美育代宗教说:(1)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自由(3)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4)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

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

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15、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20、审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21、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

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2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

一种重要形式。 3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的作用尤其大。38、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39、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所谓“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说的正是这种现象。40、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我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

方法也与此相关。41、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42、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43、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44、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51、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列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52、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审美的

14、审美活动无功利: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

大的感性形态。23、术的纵向超越。37、

的世界,它不是手段,高是伟大心灵的回

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33、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34、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

犷、博大的感性形态,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

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

声”。24、利奥塔德:物,其中视觉和听觉

题,从整体上独立地、身。16、审美体验:

的,而宗教是强制的;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

显现。10、审美形态:美活动的二重性:主

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53、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54、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乐”的功能。 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57、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包括“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

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58、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59、兴象: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像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像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喻象:是创作主体以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的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式的意象便的喻象。

61、抽象:是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62、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味的境界中。63、有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64、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65、艺术的

审美功能: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67、艺术的道德教育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68、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69、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

项原则。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是197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72、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他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75、席勒的美育观:

197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他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唯一途径,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 马克思是从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77、化育:主张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78、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79、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弱

点,使其健康发展。 80、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人不是机器,最忌僵化和片面化,应该是有血有肉,有独立的价值,有对于欢笑和幸福的追求。一句话,他应该热爱美。审美美的热爱,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培养对生活的崇高目标。 81、审美的人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82.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理论命题,“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德国美学家康德曾论述过乘讹的东西如何让人发笑。斯宾塞进而把乘讹区分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两种形态。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引人发笑的状况。此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仅用乘讹来囊括一切喜剧性,却是不恰当的,因为毕竟有些乘讹会让人悲痛。乘讹:(“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

动。71、《美育书简》: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

相似,甚至非常逼真,化心理结构,拓展艺

66、艺术的认识作用: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

76、马克思的美育观:教育要培养人们对于

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

“象”便是兴象。60、功能:是指通过艺术

理想,从而达到自娱。“自我”为体,以“世

73、柏拉图的美育观:人,对于艺术的教育

意与象两个方面。空,富有形上本体意

我之境:其中的“我”专指与智育、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