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3:0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但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的论述之后,他在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幼稚产业保护的理论。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

★考核知识点: 关税的影响 参见讲稿章节:6-1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参见讲稿章节:7-1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从垄断角度讲,征收最优关税还意味着从出口商那里抽取一部分垄断租金(snatching rent),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分垄断利润。

★考核知识点: 共同市场 参见讲稿章节:8-1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考核知识点: WTO的基本原则 参见讲稿章节:11-1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就是要贯彻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 参见讲稿章节:13-1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考核知识点: J曲线效应 参见讲稿章节:14-1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48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考核知识点: 内外平衡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17-1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丁伯根法则,政府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有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独立目标的数目大体相同。蒙代尔提出财政政策用于内部平衡的目标,货币政策用于外部平衡的目标。这就是“蒙代尔分配法则(Mundell’s Assignment Principle)”,也称为“有效市场分类法则(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参见讲稿章节:15-1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参见讲稿章节:4-1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国际贸易使得价格上升部门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其它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考核知识点: 关税同盟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8-1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因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关税同盟所产生的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效应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应。

★考核知识点: 相对购买力平价 参见讲稿章节:16-1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48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

★考核知识点: 进口替代战略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率先提出“中心—外围论”,即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从这一角度出发,普雷维什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经济的道路。 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另一个基础。二元经济是指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落后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考核知识点: 悲惨的增长 参见讲稿章节:5-1

附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悲惨增长发生的条件:

(1)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

(2)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数量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3)出口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考核知识点: 套利 参见讲稿章节:12-1

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计算过程:2000/2*103%*2=2060 ★考核知识点: 非歧视原则 参见讲稿章节:11-1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非歧视原则就是要贯彻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考核知识点: 比较利益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2-1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相对技术差异论,各国贸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都是以商品的价格差作为进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2/12<4/18<8/24<30/30

★考核知识点: 幼稚产业保护论

48

参见讲稿章节:6-1

附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坎普)标准。穆勒标准(Mill’s test):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 ’s test )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坎普标准(Kemp’s test):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被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考核知识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参见讲稿章节:16-1

附2.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假设:(1)假设国际货币体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而才会有最初的贸易收支逆差,进而导致黄金等国际储备的减少;(2)该机制对贸易收支的调整完全是自发的,一国货币的供应量消极地适应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的增减变动,政府没有人为地限制黄金的自由流出和流入,政府不干预经济运行;(3)该机制中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将导致商品价格下降的结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4)该机制实际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即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有明显的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作用;(5)假定没有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参见讲稿章节:7-1

附2.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进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

★考核知识点: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参见讲稿章节:15-1

附2.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贬值的收入效应包括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现金余

48

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

★考核知识点:产业内贸易指数 参见讲稿章节:3-1

附2.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G-L指数:

IITi?1?Xi?MiXi?Mi★考核知识点: 倾销的条件 参见讲稿章节:6-1

附2.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形成倾销的条件有三个:(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分割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考核知识点: 出口导向战略 参见讲稿章节:10-1

附2.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出口导向战略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理论基础上的,认为一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中获得资金,带动经济增长。

★考核知识点: 悲惨的增长 参见讲稿章节:5-1

附2.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悲惨增长发生的条件:

(1)生产要素的增长偏向出口;

(2)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数量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3)出口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考核知识点: 最佳关税 参见讲稿章节:7-1

附2.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是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