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65认知心理学 - (复习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3:39: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视象记忆:又称图象存储,是指视觉器官识别刺激信息的形象特征并暂留与保持一个生动视觉图象的过程。

斯卑林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人的认知系统中,确定存在着感觉登记,即感觉记忆,它能够有效地保留由感觉通道输入的刺激信息。另外,尽管感觉登记的刺激信息量比较大,但是,能够把刺激信息保留在脑中的时间却十分有限和短暂。 (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外界信息通过视觉通道,把刺激信息输入到视觉器官相应区域,经眼睛的几何光学折射,通过视神经传递,在神经中枢部位形成短暂映象的过程。)

视觉信息的感觉登记能把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存储较长的时间,并能够暂留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的编码形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登记与保留信息的容量较大。

声象记忆又称声象存储,指在短时间内保持听觉信息的存储过程。最早开展这方面实验研究的是莫瑞的“四耳人实验”。

声象记忆研究:达尔文通过立体声耳机给被试的双耳分别随机呈现两种声音刺激信息进行实验证明与卑斯林的视觉感觉登记研究的结果一致。

图像记忆与声像记忆都是感觉登记主要的信息编码形式。

第六章__短时记忆

记忆是一个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成分建构的系统。

记忆的结构: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的要素与信息存储的位置。记忆结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一、记忆的双存储器模型。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尔福和诺曼借用詹姆斯建议提出初级和次级记忆即记忆的双存储器模型。

二、记忆加工的多存储器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谢夫林提出。

阿特金森等人认为,刺激信息从一个记忆存储器转送到另一个记忆存储器的加工处理过程是受人的主动调节与控制的。

对记忆信息的加工处理流程进行主动的调节与控制,是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突出特点。

扩展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是目前在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流行的记忆信息加工模型,也把它视为人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三级加工模型的不同机制与功能:1在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与保持时间方面。2在信息存储的容量限制方面。3在刺激信息的输入与信息转移的方面。4在对刺激信息的认知编码方面。5在遗忘机制方面。

短时记忆:是人脑的信息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与编码。 经短时记忆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称为代码。

(听觉代码、由于言语可以参与非言语刺激信息的加工,即使是图画也可以得到听觉言语编码,这就是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信息的存储以听觉形式为基础来加工处理。

视觉代码、对信息以视觉形式为基础进行加工、存储编码。)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在短时记忆中,输入的刺激信息主要是以言语听觉形式来对信息进行编码的。

柯拉德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主要是以听觉形式为基础来加工处理的,即使刺激信息是以视觉形式呈现,其信息的编码仍具有听觉性质。通过形-音转换,以声音的形式在短时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编码和保持。 在认知心理学中,常常把听觉的、口语的、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形式的信息编码。 短视记忆容量:短时记忆只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加工处理少数几个信息项目,信息容量有限。以若干小的信息单元联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具有意义的信息单元为组块,短时记忆一般

容量是7 - 2 个组块。

6

当个体把几种水平的加工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认知代码的加工编码的过程,称为组块化。

根据记忆信息信息理论,加工水平深的词要比那些加工水平浅的词的记忆成绩要好,一般表现为词义加工的效果要好于语音的和字形的加工效果。

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短时记忆回很快发生遗忘,通过复述加工编码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得到存储。

彼特森认为,复述是信息在短时记忆中避免信息衰退和遗忘的最主要的心理机制。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维持性复述以及精致性复述或整合性复述。

机械性复述即不是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理解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通过不断地简单重复。

精致性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进行分析,使之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记忆的认知结构中去。

短时记忆包括了三个主要功能:信息的暂时激活、信息的调控以及信息加工容量的限制。 工作记忆:巴德莱和辛奇认为,应该用工作记忆这一概念来取代短时记忆或短时存储器的概念。工作记忆为某种形式的信息的暂时存储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工作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又将作息加工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处理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又重功能。

工作记忆三个部分组成: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语音回路系统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包括了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项目回忆出来,或者是当该刺激项目再次呈现时能够再认的过程。斯腾伯格最早对短时记忆中刺激信息项目提取研究。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指测试的刺激信息项目与被试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的比较。

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刺激信息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处理,经过与记忆集中的每个刺激项目的匹配,然后作出判断后再提取信息。

斯腾伯格实验结果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进行的。

第七章__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在人脑中存储一分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体系(P157)分为陈述性记忆(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一个人对自己通过练习后所逐渐获得的技能或经验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又分语义记忆(个体对客体的事实的记忆)和情景记忆(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记忆)

区别:程序性记忆是通过熟练的动作或认知程序来进行,它可以独立于某些认知过程。陈述性记忆则既可以通过命题,也可以通过其他符号形式的学习来获得或表达。 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佩奥:双重信息编码理论)

具体词在长时记忆的加工过程以及在信息存储中都占有优势。图画比具体的或抽象的词更容易被记住。

语义编码中的语义代码;语义编码系统主要是以语义代码对短时记忆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语义代码是长时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的主要形式。

长时记忆主要是来自于学习材料以及学习过程的性质,而并不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对详细描述的句子的自由回忆成绩要优于非详细描述句子的成绩。

有区别性特征的句子的自由回忆成绩要比没有区域性特征句子的成绩好得多。 按照信息的种类进行存储可以导致良好的长时记忆。

表象编码: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个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它通过表象代码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把信息存储起来。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短暂形象。它缺乏直接刺激信息的细节内容。 被试对图画刺激项目的加工要比具体的或抽象的词或文字的加工更容易。 图像刺激信息通常要比具体的词或抽象的词的刺激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7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加拿大心理学家塔尔文1983年提出长时记忆中有两个部分,一是情景记忆,另一是个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接受和存储关于个人特定时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与相关空间相互联系的信息。语义记忆——是一个心理库,是一个人拥有的有关词和其他语言符号,它们的意义和指代物、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有组织的知识。

情景记忆最突出的特点是意识觉知,具有一个人回忆往事的个人特征,塔尔文称之为自主意识。

语义记忆的真正涵义是人对“世界的一般知识的记忆”。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地主动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意识的或有意的回忆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增加记忆的负荷量,影响外显记忆;改变刺激信息项目的呈现方式,影响内隐记忆;干扰词影响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就倾向于涉及数据驱动过程,而外显记忆则倾向于涉及概念驱动过程。

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或复杂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内隐学习的三个典型特征:一,内隐学习能够自动地产生,并无须个体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规则;二,内隐学习过程具有概括性,它很容易概括来自于不同方面的符号集合;三,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内隐地获得的知识一般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内隐学习的衡量分两个阶段:内隐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 测验内隐学习效应的方法之一是“人工语法学习”。

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陈述与传授而实现。程序记忆是针对“怎样做”“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以技巧性的动作为基础,包括知觉技能、运动技能和认知技能等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长时记忆中独立的重要的信息编码是语义编码,对来自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进行相对深度水平加工处理,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的主要形式。)

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刺激信息仍然需要进行重整与建构,并且还要进行再加工后予以存储。

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检索:回忆和再认是长时记忆中刺激信息存储的两种主要方法。 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头脑中重新再现的过程。分两种: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实验表明,有线索回忆优于自由回忆。

再认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出来的过程。两种水平:感知水平的再认和思维水平的再认。

个体提取的刺激信息需要尽可能地与长时记忆痕迹中的刺激信息保持联系、联结或重叠。

第八章__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知识的获得具有四个特点:一、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获得的。二、人类知识的获得包含着重构过程。三、人类知识获得过程的制约性。四、人类大多数知识是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逐个获得的。

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刺激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与组织的过程。 人类知识的建构,包括了词汇的和概念的两个部分。

心理词典:又称内部词汇,任何外界符号、文字、言语等刺激信息都必须接触到这部分人脑中心理词典的某个“地址”时,才能被辨别。

词汇接触,是指外在的字或词汇符号,触及了人脑心理词典里的相应位置,从而对指代外界事物的字或词汇及词义的辨别与认识过程。

语义启动:词汇触接说明外界某个词汇进入人认知结构系统而唤起其心理词典中字与词汇的过程,会促进与其具有语义联系的字与词汇的触接过程,称为语义启动现象。

8

由于一个刺激信息刚被呈现过,从而导致个体对这个刺激信息的识别或觉察能力的提高,称为语义启动效应。

知识的表征: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形式和呈现方式被称为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表征的相同特征:首先,人脑中的知识是以符号表征的。其次,知识表征存在于人的整个心理表征系统之中。(最重要的是符号表征) 知识表征的符号-网络模型

(一)符号-网络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说明个体内部的知识表征;符号——网络模型就是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程序的方式,用来模拟和探讨人类知识的组织方式或人类知识的呈现方式的。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反映的思维形式,概念的涵义在人脑中是如何存储的是符号-网络模型理论假设的核心。

(二)层次语义网络模型;是符号——网络模式的特例之一。人脑中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有联系,具有层次性。

层次语义网络模型的核心是名词概念以逻辑关系构成的网络。

(三)原形模型;概念的内涵是按它与事物原型的相似性程度来进行心理表征的。 (四)激活-扩散模型;指个体内部的知识并不是按层次组织的,而是根据语义关系或语义之间的距离来组织和表征的。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与关系的知识。

命题是指具有内存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组合而构成的事实,它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基本单位。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命题而不是概念。

命题表征的特征:一个命题像一个句子,但比句子更抽象;命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和组织的,每一个命题都具有其形式化的结构;命题为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命题树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节点代表了各个概念,连线代表了联想。

图式:最先由巴特莱特在1932年提出,指人脑中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某一范畴事物的典型特征及关系的抽象,是一种包含了客观环境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 图式所表征的是事物或事件的典型的基本特征信息,而不是某个事物的独特特征。 图式是人的认知结构中的心理实体。

图式的四个基本特征:1图式中含有变化。2一个大的图式可以包括其他的小图式。3图式可以按层级组织起来,也可以嵌入到另一个图式之中。4图式具有抽象性。表示的是知识,不是定义。能够促进推论。

图式这一概念中,最核心是特征是刺激信息在人脑中的结合。

任何图式都包括了事物固定不变的基本特征,也含有某种变化的特征。

一个图式或子图式是由一些不能再分割的亚图式组成。亚图式是图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脚本:由塞克和艾贝尔森提出,指某个典型系列事件的图式。表示某典型事件序列,人类行为的某些相对固定模式。

脚本把许多命题以高度有组织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构成对更为复杂知识的表征。 表象:是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以非言语形式加工刺激信息的心理活动即为表象表征。

心理旋转:斯坦福大学的谢帕德进行的心理旋转实验,证实表象是类似于视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表象的基本特征:1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的刺激信息。2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3表象能够表征不断变化着的信息。4对复杂图像形成的表象具有层次结构。 程序性知识包括了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个方面。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很容易地用动作或步骤显示出来,却不容易用语言加以描述。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按照规则来进行表征的,规则把程序性知识与对事物的操作联结在一起,并在人脑中是以产生式规则存储。

认知心理学把某种技能需要由规则才能完成的过程,称为产生式规则。

9

需要有多个或一系列产生式规则完成的技能,称为产生式系统。

安德森认为,从动作到技能的自动化过程,即产生式系统形成过程,经历了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认知心理学把程序性知识划分为两个范畴: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它涉及程序性知识的程序性与程序性知识的系统性的构成。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中的基本成分有:1认知成分。2联结成分。3自动化成分。还有一个范畴是程序性知识的程序化,是指把已经进入人脑的陈述性知识迅速简约与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语词加以表述“是什么”的知识,其中包括语义知识和背景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能用动作步骤显示出来的包括技能动作和认知技能方面的知识。按规则进行的知识经验、动作认知系统。)

第九章__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基本词和语法规则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特征:①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符号、手势、体姿来交流思想与感情的符号系统。②语言具有社会性。③语言具有生成性。 不同语言都有的最基本特征:语言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意义性

语言结构分析:语言是由语法结构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上句子,句子从简单到繁层次上:音素、词素、词。

人类语言获得:语言心理学研究认为,语言获得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能力。人在学习与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人类语言学习与获得过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特征。

语句是指由词联结成的,以层次方式组织的类型集合,并确定事物意义的符号结构。 生成—转换语法:同词类的表达可以相互替换。替换后的句子仍合乎语法。乔姆斯基认为,从句子结构的本质而言,人类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

乔姆斯基把句子区分为两种结构:表层结构(是对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内容的表述,一般指句子的形式)和深层结构(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内容,是与句子的意义密切相联的抽象表征,通常称句子的意义)

乔姆斯基转换语法理论以句法为中心的观点,是理解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基础。 语言理解是个体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主动加工过程。 语音具有四个物理特性:音调、音强、音长和音色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两大类:元音和辅音。辅音的发音有三个特点:发音的方式,发音的位置,嗓音。

言语知觉是言语系统中最根本的基础,是人获得语言以及理解语义的必经之路。言语知觉包括三个基本阶段:听觉阶段、语音阶段、音位阶段。 词汇理解:又称为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指人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词形或语音信息,在人脑中诠释词义的过程。

麦克里兰德和鲁默哈特提出词优效应相互激活模型,包括三个水平:一是特征水平,二是字母(字体)水平,三是单词水平

在单词识别过程中,决定激活水平的因素有由特征水平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由单词水平开始的自上而下的加工。

佩维奥提出的人脑信息加工的双编码理论,在人脑中存在着两个分离的,但有密切联系的系统:一个是加工语言信息的语义编码系统,另一个是运用知觉和表象加工具体信息的表象编码系统。

句子理解:指在对词的理解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词义分析,从而获得句子意义的过程。

句法建构的原则。①标准句原则②最小依附原则③后关闭原则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