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6:4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自1865年法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己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21世纪以后,发展中国家也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997万人,占总人口的10.4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27万人,占总人口的7.1%。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07%。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还会持续增加,并且来势迅猛。由此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之间数量比例的改变;经济资源的配置关系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庞大、“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并及时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近邻日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不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却是速度最快的,仅用了24年时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从总人口的7%升至14%,进入老龄社会。根据日本总务厅编订的2010版《老龄社会白皮书》,预计2050年日本老龄化率将达到40.5%,也就是说平均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本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日本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模式也逐渐从传统走向社会化,由非正式制度转向正式制度。中日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养老的形式及思想观念上有许多共通点,同时,中日两国的人口转变模

1

式均为外生型①,呈现出快速、猛烈的特征。在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难题上,日本对我国有很高的借签性。

二、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成果:

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实现人口转变的国家,也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因此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较早,成果也颇丰。日本原人口问题研究所所长黑田俊夫在《人口问题研究》中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进行了研究,为日本老龄社会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大量学者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高度概括和前瞻了20世纪50年代起的人口变化及趋势特点,将1950~2000年这一百年称为“人口世纪”。他认为人口这一百年是人类人口史上的分水岭,前50年是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50年,后50年则是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的50年。

黑田俊夫、大渊宽(2004)利用联合国的人口稳定模型,从人口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梁谷淑子(2000)和直井道子(2001)则是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给家庭代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嵯峨座晴夫(2007)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角度指出,老年人既是社会的负担对象,同时又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在明确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展望。 近年来,日本学者逐渐将“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大渊宽、森冈仁(2006)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少子老龄化与消费市场、劳动市场、投资需要、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以及地域经济的关系。

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后,受到日本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日本许多学者对日本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日本社会政策研究方面的专家森诗惠在《现代日本的护理保险改革》(2008)中,详细阐述了日本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创建的过程,并探讨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方向。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是自上而下或上下结合人为干预的急剧变革过程,称为外生型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中国家属于此列。《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页

2

研究方面专家增田雅畅在《世界的护理保障》(2008)中在全面分析了老年人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对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美国、中国、韩国、新加坡的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日本福利研究方面专家二木立在《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改革》(2000)中,比较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系,并在《护理保险制度的综合研究》(2008)中,从制度本身出发,对护理保险制度在日本实施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国内研究成果:

在中国,对于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广大学者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从研究成果的形式上看,论文多,专著较少;从研究成果的内容上来看,对养老保障制度的介绍和比较为主,养老模式、养老观念、理论创新及实际运用较少。

国内学者对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养老保障制度的介绍与研究上。介绍主要以译著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杨河清等翻译的《现代日本的社会保障》(2006)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二战后日本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及演变,对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特色及存在问题有比较深刻的分析。韩君玲等翻译的《日本社会福利法制概论》(2010)是以现行日本社会福利法律为依据,对必要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著作,对研究日本社会福利提供了法律依据。沈洁等翻译的《社会福利基础理论》(1998)不仅阐述了基础理论,而且论述了日本社会福利从60年代到90年代发展和论争得历史过程。对中国社会福利从旧机制转向新机制有一定的帮助,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学者近年来也渐渐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发表了一批相关学术论文。我国著名人口学者田雪原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少子老龄化影响21世纪中国发展一瞥》(2006)一文中指出,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对21世纪经济、社会和谐构建和人口变动的影响,提出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王伟在《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2004)一文中,着重论述了家庭功能弱化对家庭养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日本政府通过社会资源补充家庭养老资源的不足,养老向家庭、社会并重的方向转变。王胜今(2004)在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原因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及

3

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日本护理制度实施以来,我国学者对日本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跟踪研究。吴菲霞、魏哲铭(2008)就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利群在《日本护理工作对我国老年人服务的启示》(2007)中,对日中两国老年人护理制度和护理状况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我国完善老年人护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张俊风(2005)从家庭观念转变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原因,强调了日本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必然性。陈许亚、宋健(2008)将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进行研究,指出了我国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养老政策提出建议。李黎明、张永春等(2003)从医学和医疗的角度对日本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仅注重经济资助的养老保险是不够的,我国应提高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保障能力。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面对如此明显的人口老龄化变化,人类的每一个方面——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上都将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医疗、社会服务事业、家庭关系、社会生产与消费、储蓄与投资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使每一位老人都能度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是摆在政府和老龄化问题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解决好老年人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成效相当显著,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些问题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成为我国一大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现状及对社会经济等各方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提供有益建议。

4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人口老龄化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能够涵盖各方面内容的定义。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人口学词典编写委员会撰写的《多种文字人口学词典》中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当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增大时,我们称之为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年龄界定一般为60岁或者65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国际上通常将65岁及以上人口规定为老年人口,日本就是采用这一标准进行划分的。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将老年人口界定在60岁及以上人口。而本文为了便于与日本作为对照,将中国老年人口界定在65岁及以上人口。

研究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通常是以老年人口比重由7%到14%所需的时间。所需年数越少,则说明老龄化速度越快。根据联合国报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称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称为老龄社会。

五、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日本老龄化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在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日本老龄化产生的原因、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的措施。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比较中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找出中国不可能完全模仿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并向日本借鉴有益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益建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