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7:14: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于向高学历化发展,逐渐脱离家庭角色,她们与男人一样参与社会工作,养家糊口,成为独立的社会角色。女人由于工作压力大,为了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不得不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由于时代的变化与自身的客观原因,女性不得不选择少生或不生维持自己的生活质量、保障单身时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导致这一时期日本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超高龄与少子化趋势明显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日本老龄化进程虽然开始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迅猛。2000年已经基本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并且达到很高的老龄化水平。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对老龄化率从7%到14%所需时间的推测,法国是115年(1864—1979),挪威是92年(1885—1977),瑞典是85年(1887—1972),预计澳大利亚是73年(1939—2012),美国是71年(1942—2013)而日本则仅仅用了24年⑧,是世界上经历时间最短的国家。

除了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迅猛以外,超高龄化趋势亦非常明显。进入7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饮食营养、医疗设施、卫生环境都大大改善,多种原因使日本人口平均寿命长期处于世界第一。日本人口向超高龄发展的速度比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要来的更加快。预计2055年,日本男性平均寿命将达到83.67岁,女性则高达90.34岁。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相比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及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少年儿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日本0—14岁少年儿童已经连续36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仅为1694万人,与2009年同期相比减少19万人,并创历史新低。超高龄化与少子化是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一大特点。近年来,已引起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高龄化与

中原弘二(著) 杨河清(译):《现代日本的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第3页

11

少子化常常被放在一起研究。

2、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地区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虽然都道府县之间的老龄化已经逐步缩小差距,但市町村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都道府县之间,以东京、大阪、爱知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高龄化率比其他地区明显要低。由于日本的经济、政治主要集中在这三大都市圈里,所以劳动人口也相对集中,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农村及偏远地区较低。根据日本总务省平成20(2008)年公布的数据,老龄化率最高的地区为岛根县,老龄化率为28.6%,最低的则是冲绳县,老龄化率为17.2%。今后全部都道府县的高龄化水平都将上升,预计平成47(2035)年最高的地区是秋田县41%,最低的是冲绳县27.7%。这说明,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向大城市涌入,日本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城市老龄化速度快,较偏远地区的农村又比大城市周围的农村老龄化速度快。

3、生活方式的变革与老龄化大潮同期而至

在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同时,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⑨无论是饮食习惯、穿衣打扮还是居住方式、心理意识都逐步被西方同化。就拿饮食来说,日本传统食品正受着来自世界各国饮食方式的冲击。例如早餐的米饭、味噌汤已慢慢被西方的面包、牛奶所代替;日式传统的荞麦面也逐渐被意大利面、中华拉面替代等。在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上,西方建筑逐渐取代日式传统建筑,日本人由榻榻米改睡床,淋浴取代泡澡。在家庭形态上,日本也不再像大正、明治时期那样,妻子顺从于丈夫,老了听从于孩子,与孩子、孙子一起共

【日】一番ケ濑 康子(著)沈洁(译):《社会福利基础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第138页

12

同生活,安度晚年。双方都参加工作的夫妇越来越多,经济高度成长期之后,社会流动的频率增大,背井离乡寻求职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模式在客观上无法实现。同时,在价值观、心理意识上,也发生着极大的转变。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步被个人主义思想弱化,老一代人与年轻一代常常发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同住在一起的可能性也被降低。相比西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平缓渐进,日本的变化来的急剧突然。在国际化与高龄化的共同作用下,日本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显得更为棘手。

四、 小结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人口因生育率迅速下降而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相比较,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高龄化程度高成为其最明显特征。 “少子化”与“超高龄化”成为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与老龄化大潮同期而至,导致日本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不仅涉及社会经济更包含国民心理变化。中国与日本的情况虽不一样,但同样由于外部因素导致人口的迅速转变。日本昨天所经历的,中国今天也将经历,日本如何将人口转化为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是中国所要学习的。

13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心理的影响

1、 对劳动力的影响

战后,合理的人口结构及充足的劳动力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和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Demography gift)阶段⑩。然而进入70年代,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由过剩转为不足。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10年统计的数据,平成21(2009)年,日本总劳动人口为661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龄劳动人口约有579万人,占总劳动人口的8.8%。近年来,劳动总人口数呈下降趋势,65岁及以上老龄劳动人口在总劳动人中所占比重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80年高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9%)。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降低和人口寿命延长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直接的,并且其影响也是双向的。一方面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另一方面,导致现在劳动力人口整体老龄化。?

日本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使15—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呈明显减少趋势。2000年日本适龄劳动人口约为8638万人,到2012年将减少至8000万人,预计2055年仅为4959万人,无论在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都不同程度下降。日本劳动力紧缺的状况,虽然在妇女就业比重增加、退休年龄延长的双重作用下得以缓解。然而劳动力,作为生产这个环节里的重要因素呈下降趋势,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制约和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

表3-1:劳动人口变化

⑩?

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记得的影响,p78 刘国华:《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201页

14

劳动力人口变化65岁及以上35~44岁8000劳动力人口(万人)700036027924838530028848814181616161737256044542159349342666650446577652144681954948381056653076557956071861392135913421327132354139315971615137812961376140914481479150732000132715081438126112251503147914261389135810006997338348867616356246105955732160~64岁25~34岁55~59岁15~24岁45~54岁65岁以上比例1098760005000400012081297300000年份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就业构造基本调查》(平成19年)

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整体老龄化,也是老龄化所引起的重大问题。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就是指高年龄层的劳动力相对增加,年轻层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劳动效率。虽然相比年轻层,高年龄层的经验更加丰富,技术更加纯熟,处理事物更加有序沉着。然而年轻层却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例如,更有创新力、更有活力、更容易学习并运用新兴技术等。当年轻层与高年龄层之间的比例无法适当调配时,劳动力的整体质量会有所下降,这也会影响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生产力的提高。由此可得知,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素质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