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M的单相Boost 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2:0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图4-9 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THD

图4-10 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相位延迟时间 小结:

(1) 由图4-5可直观的看出34.00ms~34.20ms大致有20个开关周期,可得一个开关周期为10us,即频率为100kHz,与之前所选定的开关管频率一致。

(2) 根据图4-9和图4-10可知输入电流的总谐波失真THD=0.1941,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相位延迟时间为77.873us,这相对于周期0.2s已经非常小了,几乎为同相,即cosφ=1。由此便可根据公式

PF=√

27

11+THD2?cosφ,

计算可得PF=0.982,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个采用UC3854控制IC,基于Boost升压型拓扑结构,采取平均电流控制方式的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Saber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在配置合理的参数后,能够获得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并且达到了理想的功率因数(PF)。由于UC3854芯片引入了电流电压内外环反馈,且电路工作在平均电流控制的CCM模式,使得该APFC控制效果较好,性能较高,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

本设计原理可为基于其他同类型芯片的APFC设计提供参考。这类采用高频开关管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开辟了一条高功率因数、低成本、小型轻量、低电磁干扰的优质电力电子产品的开发路径,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28

致谢

Saber仿真软件的学习、电路模型的搭建、调整参数成功仿真、论文初稿的完成及其修改,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过来,毕业设计终将得以完成。此刻的心情是激动的,回想从刚确定课题时的迷茫无知到论文顺利完成时的收益匪浅,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家人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这里,我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叶建盈老师。在我的电路设计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叶老师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从开始选题到中期汇报,再到最终定稿,叶老师都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也促使我能更快更顺利地完成课题任务,少走了许多弯路。叶老师对我们的毕业设计较为严格,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深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令我颇为敬仰,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再次感谢他耐心的辅导。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谢谢你们四年来对我的教导与关怀,多多少少增添了我的学识底蕴。同时,也感谢我从事开关电源工作的堂哥,他为我本次的毕设做了很多答疑解惑,助我顺利完成设计。另外,我也要感谢国内几家电源交流论坛,若不是论坛上有诸多前辈发布的教程与资源,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本课题的设计。

最后再一次感谢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同学和家人,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的毕业设计终于顺利完成!

29

参考文献

[1] 王兆安,黄俊主.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毛兴武,祝大卫.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路秋生.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吴祥兴.深入浅出电源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5] 王水平,周佳社,李丹,孙柯.开关电源原理及应用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 熊杰,胡荣强,李涛,陈尚志.基于平均电流型控制APFC的研究[J]. 中国水运,2007. [7] 傅晓帆.单相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 [8] 耿煜.CCM模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 [9] 徐伟.BOOST型三种单相有源PFC变换器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0] 昌建军.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11] 魏文祥.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