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鹏,论媒介记忆活跃与凝固的尺度和张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4:58: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邵鹏:《论媒介记忆活跃与凝固的尺度和张力》,《新闻爱好者》2015年第9期。

论媒介记忆活跃与凝固的尺度和张力

邵 鹏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学系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媒介是一个不停述说的体系,是记忆在这一体系中从活跃到凝固、再从凝固到活跃的反复不断地激活和唤醒过程。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核心与载体,既需要存储久远,也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传播、聚合和分享。传播要素的聚合与发力,无疑会使整个传播过程充满活力与能量,使记忆更加饱满。时间是记忆的磨刀石,会磨消记忆,带来遗忘,而阻滞遗忘、强化记忆的利器是适度的重复和再现,让媒介记忆的活跃与凝固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尺度和张力。如何科学合理地重复和再现记忆,从中找到寻规合律的路径,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媒介记忆,文化记忆,遗忘,重复与再现,

媒介是一个不停述说的体系。报纸每天固定出版,广播电视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网络媒体一刻不停地随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记忆工具,信息在媒介的空间中是嘈杂和流动的,就如同一个不停播放的?大喇叭?,它的声音无休无止,从不停歇,却无法真正的使记忆得到静止与凝固,这有违于我们对于记忆特别是历史记忆的传统想象。在传统想象中,铭文、竹简、图书、报纸、杂志等媒介的记忆是固化的、物化的,甚至是凝固不动和一成不变的。韩愈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答张籍书》)魏裔介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琼瑶佩语》)他们都认为,口头传播过耳不留,而书写传播则流传久远。声音如风过枫林,听到它却抓不住它,而图书馆里的报刊书籍却可供人们随时查阅,博物馆中的历代书画也可让我们尽情观赏,使得凝固的记忆在新的语境中再次活跃起来。

因此,即便人类大脑的记忆如同?一张可以随时擦除的白纸,没有记忆负担,写了即抹,抹了又写,每次都是最新最刺激的信息,缺少有很久保留价值的东西。?

1

但是,当一段留存的记忆在大脑中重新活跃的时候,激活的既是回忆也是叙述

的改造和重构,因为?只有叙述无休无止,回忆才将保持活跃。?2如果一段回忆长期得不到个体或媒介叙述的激活,始终处于尘封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这段记忆正在逐渐走向遗忘与消失,回忆将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吃力,最终无法再被人们所提及。因此,记忆在媒介空间中的积淀和延续,是一段记忆在这个?喋喋不休?的媒介讲述体系中从活跃到凝固、再从凝固到活跃的反复不断地激活和唤醒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记忆会一次一次地被重新激活和唤醒?什么样的记忆能够在媒介空间中被延续和传承?又有哪些记忆会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消逝在媒体和社会的喧嚣声中或另一段记忆之后?

一、?万众瞩目?:媒介聚合下的记忆

回溯人类的记忆史,在缺乏文字符号的口述记忆中,记忆仅是存留于器官中的鲜活回忆,是经验或道听途说。在口述记忆的空间中,社会群体成员间的相互讲述、讨论,以及节日、庆典、仪式所创造出的交流空间等形成了鲜活的记忆,并最终形成了社会成员间的共享记忆。这种口述记忆?随着时间产生,又随着时间消逝,更确切地说,随着它的载体产生和消逝。当将记忆具体化的载体死亡之后,它将要让位于新的记忆。?3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心记脑存?的肉身记忆,显然?既不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4因此,没有文字符号的口述记忆必然短暂的、凌乱的和琐碎的,并且充满了各种个体经验框架下的信息加工与删节。

文字符号所固化的媒介记忆,不仅可以让人们?反复阅读、慢慢译解那些超越时空来自远方的信息或早已逝去的人留下的信息,并用它来保存和继承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不必费尽脑汁去铭记。?5更为重要的是,文字记忆拥有相对连续、具体、固定的符号形式,具有普遍性的书写、编译、演示和识读系统,使文字记忆能从原本的散乱易失变得越来越精致、系统和逻辑严密。只要这些文字符号所组成的记忆单位成为媒介,或保存起来,放在存贮库和数据库之

12

杨琴著:《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英]帕特里夏.法拉、卡拉琳.帕特森编:《记忆》,户晓辉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3

[德]阿斯特莉特.埃尔、冯亚琳主编:《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4

邵培仁著:《传播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5

邵培仁著:《传播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中,就可以被随时随地检索、提取和调阅,那些曾经的过往、那些琐碎的细节、甚至无足轻重的轶事趣闻都可以在适当时机再次成为人类记忆宏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文字符号给予记忆的是时间上的久远和空间上的广阔,人们无需再为记忆耗费更多精力。它改变了人类记忆的肉体形式与思维的基本面向,使得记忆能够从时空的束缚中得到解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字符号所固化的记忆就是不朽,尤其是当人类进入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众传播时代,即便是那些精心撰写、妥善保管的信息也会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吞没或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

媒介记忆是人类一切记忆的核心与载体,既需要存储久远,也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传播、聚合和分享。媒介对于记忆的影响不同于文字符号,尤其是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技术成了记忆传承与延续的决定性因素。媒介记忆需要存储久远,但更追求在广阔的时空中传播、分享和聚合。聚合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记忆机制。媒介对记忆的聚合,其实就是对传播过程的梳理和整合,有助于形成具有统一媒介话语风格的记忆体系,而传播要素的聚合与发力,无疑会使整个传播过程充满活力与能量,使记忆更加饱满。

1.媒介对记忆的聚合是对受众的聚合。没有媒介不可能形成社会和全人类的记忆共享,媒介使得记忆突破了个人和群体的界限,使记忆的延续与传承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中被实现。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名言,也是全人类记忆中历史性的一个瞬间。因为在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个瞬间,电视画面通过卫星传送到了49个国家,7.2亿电视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刻,这是在1969年。媒介技术最大程度的使受众可以分享和感受一段原本不属于自己或者说曾经完全不可能拥有的记忆体验。这便是媒介所营造出的记忆,它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声画一体犹如身临其境般的现场体验。尤其是电视媒介在对于那些震撼性体验的呈现上,声音画面将全球观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万众瞩目?的记忆。恰如学者丹.吉摩尔在《草根媒介》一书中所阐述的:?我们对那天可怕的记忆多半来自电视:飞机猛然撞上世贸中心,爆出火球,人从高空掉落,从塔上跳下来,整个建筑结构倒塌。?6

6

[美]丹.吉摩尔著:《草根媒介》,陈建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