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7 7:4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杨修啖酪 dàn lào
原文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翻译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人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的时候,他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有什么好怀疑呢?”
词解
1.饷: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会。~宴。~客。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写上。
5.次:按次序。 6.至:到。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明白。
句子解释
以示众:把它用来给众人看。 众莫之解: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 复何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问题
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因为“合”字拆开就是:一个人一口,所以杨修敢吃。
王戎识李 人物简介: 王戎(生于魏青龙二年,卒于晋永兴二年(234-305)字浚冲,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北)。自幼聪明过人,好清淡。西晋大臣,晋司徒,官至尚书令、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昶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年龄最小的一位。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重点词注解: 1.王戎:(234-305)晋朝人,子浚冲,西晋名士。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枝:压弯了树枝。 7.竞:争相
8.走:跑过去。走:跑。 9 唯:只有。
10.信然:确实这样。 11.取之:拿来。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众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的李子快把树枝压弯了。那些小孩争相跑去捡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王戎,他回答道:“李树在路旁有那么多的李子,这个肯定是苦李。”那人将李子取下来尝了一下,的确如此。 问答:
Q: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A:“因为李子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话,就应该早被路人摘光了,可是树上还有好多李子,说明李子是苦的。”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词解
1.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汇合 4.题:书写,题写 5.听:听从 6.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8.使:让 9.益:增加 10.因:于是 11.与:给
12.益:在本文中指增加 还指好处 13.坐:同“座”座位
谢道韫咏絮
原文: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yùn)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下雪的日子将家中的子女召集起来,与他们谈论起文义。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侄子胡儿说:“撒一把盐在空中勉强就能比拟了。”他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听后很高兴。
注释:
①内集:本家族人的聚会 ②辈:们。
③俄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④骤:急猛。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差可拟:大约可比拟,差可:尚可,略可,大致可以 ⑦未若:不如 ⑧因:乘。
⑨兄子:侄儿;兄女:侄女。
问题:
胡儿的比喻为什么不好?
答:因为盐呈粒子形,所以盐不可能在空中慢慢飘落下来。
谢道韫是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填空 :古语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古语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谢道韫简介之人物生平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著名才女。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出处
取自《三国志》: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操的儿子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来
太祖:曹操,极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
校:比较 物:物品 悦: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焉:代词,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