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习题9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30: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据链路层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 ______ 纠错码 2. ______ 检错码 3. ______ PPP协议 4. ______ 帧

5. ______ 数据链路层协议 6. ______ 误码率 7. ______ 平衡模式 8. ______ SLIP协议

A. 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B. 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受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C. 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受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哪一比特是错的,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D. 数据连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E. 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F. 最早是在BSD UNIX 4.2 版操作系统上实现,支持 TCP/IP 协议,它只是对数据报进行了简单的封装,然后用RS-232接口串行线路进行传输的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

G. 支持多种协议,不仅在拨号电话线,并且在路由器-路由器 H. HDLC链路两端的站都是复合站的模式 二. 单项选择

1.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由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 _______ 。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传输介质 D. 端到端连接

2.在数据帧中,当所传的数据中出现了控制字符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接收方不至于将数据误认为是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 _______ 的。

A. 透明 B. 面向连接 C. 冗余 D. 无连接

3.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与 等功能。 Ⅰ. 随机错 Ⅱ. 连接错 Ⅲ. 差错控制 Ⅳ. 面向字符型 A. Ⅰ、Ⅱ B. Ⅰ、Ⅱ与Ⅳ C. Ⅰ、Ⅲ D. Ⅲ、Ⅳ

4.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 _______ 与 _______ 共同构成的。 A. Ⅰ、Ⅱ B. Ⅰ、Ⅲ

C. Ⅰ、Ⅱ与Ⅳ D. Ⅲ、Ⅳ

5.数据链路层服务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和 _______ 。

A. 差错控制服务 B. 面向连接不确认服务 C. 认证服务 D. 无连接不确认服务

6.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两个标志字段为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如果检查出连续的 _______ 个1,不管它后面的比特是0或1,都增加1个0。

A. 4 B. 5 C. 6 D. 8

7.在 _______ 差错控制方式中,只会重新传输出错的数据帧。 A. 连续工作 B. 停止等待 C. 选择重发 D. 拉回

三. 判断对错

1.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差错主要是由通信过程中的噪声引起的。

2. 吴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不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信的参数。 3. 如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传输错误,那么传输端接收到的带有CRC校验码的接收数据比特序列一定能被相同的生成多项时整除。

4. 如果数据链路层能够为两个网络层的对等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那么对于两个网络层需要通信的对等实体来说就存在着一个虚拟数据路径。

5. 在HDLC正常响应模式中,主站可以随时向从站传输数据帧,,而从站不需要主站的探寻(poll),可以随时向主站发送数据帧。

6. 复合站同时具有主战与从站的功能。因此,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发出命令与响应。

7. HDLC帧划分为3大类:信息帧、监控帧和同步帧。 四. 问答题 1. 在物理线路上传输比特流过程中造成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差错类型有哪两种?都有什么特点?

2.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完整的差错控制应该包括那两个主要内容? 3. 数据链路控制对于保证数据通过物理线路传输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数据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4. 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为什么要采用\比特插入/删除\?使说明它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B 2.C 3.G 4.D 5.E 6.A 7.H 8.F 二.单项选择

1.B 2.A 3.C 4.B 5.D 6.B 7.C 三.判断对错

1.Y 2.N 3.N 4.Y 5.N 6.Y 7.N 四.问答题

1.在物理线路上传输比特流过程中造成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差错类型、及特点:

传输过程中,差错主要是由通信过程中的噪声引起的。 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两类:热噪声和冲击噪声。其中, 热噪声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或随机错;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是突发差错,或突发错,引起突发差错的位长称为突发长度。

热噪声的特点是:时刻存在,幅度较小,强度与频率无关,但频谱很宽;冲击噪声是由外界电磁干扰引起的,与热噪声相比,冲击噪声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

2.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完整的差错控制应该包括的两个主要内容: 检错和纠错。

3.数据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帧同步(使接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发现并纠正传输错误)、帧的透明传输(当所传的数据中出现了控制字符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寻址。

4.采用\比特插入/删除\技术的原因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为了解决帧数据传输的透明性问题,引入了\比特插入/删除方法\。

基本工作原理:发送端在两个标志字段为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如果检查出连续的5个1,不管它后面的比特位是0或1,都增加1个0;那么在接受过程中,在两个标志字段为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坚持出连续的5个1之后就删除1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