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讲义(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43: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

内能的利用

一、知识点睛 【板块一】热值

1. 概念:某种燃料 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

2. 公式: 。

q: ,单位: ;

Q:

,单位: ; m:

,单位:

3. 理解:

(1)热值在数值上等于

。 汽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它表示

(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

,表示燃料的放热能力;大小只与物质的 有关,与其它因素皆无关。

(3)若燃料完全燃烧,则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Q=

【板块二】内能的利用

4. 内能的利用方式:

(1) ;比如:天燃气烧水。 (2) ;比如:汽油机、柴油机等。 5. 热机:利用 来做功的机械。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6. 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公式:

7.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板块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8. 常见的能量形式:

9.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会凭空 ,也不会凭空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成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其他物体,而在

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1

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热值

1. 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 1kg 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B. 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C.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2. 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则剩下的一半( )

A. 质量、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比热容和热值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D. 比热容不变,质量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3. 关于对 q=Q/m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 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成反比,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C. 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成反比

D. 热值的大小由燃料本身决定的,与质量和热量无关 4. 木炭的热值是 3.4×107J/kg,完全燃烧 100g 木炭放出的热量为

J。

5. 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 4×107J/m3,完全燃烧

0.05m3 天然气可以放出

J 的热量。

6. 500g 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被 100kg 温度为 20℃的水吸收,可

使水的温度升高多少?(不计热量损失,木炭的热值q=3.4×107J/kg)

2

this course will help you gain the ideas, owledge and skills you need to write fundraising copy that produces more impressive and profitable results.

【板块二】内能的利用

7. 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B.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将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吸入气缸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 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 如图所描述的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原理图,其中 是吸气

冲程, 是做功冲程。

9. 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关于汽缸内气体说法错误

的是( )

A .内能减小

B.温度降低 C.密

度减小

D.分子热运动加快 10. 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B.全部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 C.汽车排出的尾气全部都是有毒气体

D.蒸汽机是用蒸汽作燃料的热机

11. 某台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消耗了 2kg 柴油,但是这台柴油机对外做功只有2.31×107J,则这台柴油机的效率是 。(q 柴

油=3.3×107

J/k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