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21: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分析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增速虽回归常态,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外贸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货币信贷运行回归常态;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

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通过多方了解,我对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如下:

一、有利因素 (一)国际方面

1、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总体上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就业出现稳健增长态势。如果这些好转能够持续下去,美国经济将有所改善。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元区一旦解体,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将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

4、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虽然今年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有望逐步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日本经济将下降0.5%,但明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

5、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保持较快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分别增长6.4%和6.1%,其中,俄罗斯分别

增长4.3%和4.1%,印度分别增长7.8%和7.5%,巴西分别增长3.8%和3.6%,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别增长5.2%和5.8%。

6、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空间。另外使我国等新兴大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有助于我国加快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使许多国家和地区更加重视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为人民币首先实现区域化带来新机遇。

(二)国内方面

1、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

2、宏观经济政策主基调不会变化。2011年在紧缩政策和外需回落双重夹击下,装备制造业、钢铁产业出现停产现象,许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外贸制造业企业,停失业率开始上升。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从整体政策框架和总基调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可能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4、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健康增长。金融危机正在倒逼中国经济从“出口”转到“内需”上来。2013年,我国将充分利用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降速的有利时机,倾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5、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大。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条件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需求潜力有更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增长前景。

6、国内市场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消费结构也进入全面升级阶段。在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劳动者收入报酬,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效解决居民消费增长的制约瓶颈之后,国内市场的消费增长仍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7、通货膨胀压力减缓。经济回落降低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逆转以及国内食品价格进入回落周期促使我国通胀回落,预计2013年CPI在3.2%左右。PPI也将出现快速回落,预计2013年继续回落至3.5%左右。

8、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发展新兴绿色产业,有利于我国保护环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不利因素 (一)国际方面

1、欧债危机正演变为经济金融全球化后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最新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金融监管压力更大和金融体系更为脆弱;削弱了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全球正在进入一个借新债、还旧债和央行印钞票的阶段,新债只能靠有剩余储蓄的国家来购买,一旦新债无人购买,必将导致国家破产、债务违约和印钞,后果必然是恶性通胀。

2、美国经济增速下降。受通胀率上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降;受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对美国经济2011和2013年的增速预测,从6月的2.5%和2.7%分别下调至1.5%和1.8%。

3、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受全球经济经济影响,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较2011年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4、日本经济逐渐呈现好转迹象,但仍未走出通货紧缩。地震、海啸及核泄漏造成日本生产设施严重损坏和电力供应短缺,出口大幅下降,对外贸易顺差减少,经济仍未走出通货紧缩态势。

5、新兴经济体增速将继续放缓。新兴经济体由于全球产业链遭受冲击和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