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王氏源流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3:5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湖南王氏源流考。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0-12-15 14:51 作者: 天柱山 来源: 本站转载 查看: 0次

一、王氏源流概况: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1、出自姬姓,脉有三支。一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二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三是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外族改姓冒姓。

王姓历来就是汉族的大姓。从唐朝开始,历代史家根据王姓的不同血统,分之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夷姓之王等。又根据其不同派系,分之为太原之王、琅琊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还根据其不同堂号,分之为乌衣王、马蕃王、三槐王等。宋人郑樵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通志》卷二八《氏族四》)

但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周灵王太子晋为1世祖。太子晋的儿子王源,字宗敬,一名玄镜,官周朝司徒。“自宗敬十六传至西汉(王)威,因兄(王)元

1

迁琅琊,始分太原、琅琊两派。

东晋开国元勋江左王氏始祖王导,南渡江左,助司马氏立国于建康。建康(今南京)又称金陵,居乌衣巷。在王姓家族史上,王导被尊为江左时代的“金陵祖”,金陵祖的后裔绳绳继继,裔孙众多。湖南王氏大多派衍太原,支出琅琊。系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后裔。 王姓人口在湖南排名第五。据省公民信息管理中心统计,全省6800万人中,王姓有2789647人,占总人口的4.1%。

二、赣湘王氏始祖是王该

赣湘王氏的始祖王该,其先为太原人,该公父吉公,唐僖宗时仕为殿中侍御史,迁吉州刺史。时值唐未,战乱频仍,该公为避战乱,由太原迁至四川,又由四川迁到吉州,子孙繁衍,成为太原王氏赣湘支。

该公字元仁,为一方乡邑,向来好善乐施,凡近居之人,无有饥寒失所者;老氏浮屠之徒,亦往往筑室畀田而食之,以故邑人咸不称其名,尊称为老者。

该公八传至奭,奭有三子,长庭珪;次庭璋,字才臣,少年有志,欲有为于世,北宋未年天下大乱,遂筑草堂于泸溪之上庭,与其弟庭珍相与歌吟,不肯出仕。

庭珪公,字民瞻,号泸溪,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授迪功郎即调茶陵丞,以与上官不合去职,归隐泸溪,筑堂于城

2

南,号曰泸溪草堂。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胡铨上书忤怒秦侩,坐贬岭南,亲朋好友无敢通问,庭珪独送之以诗,因而坐罪谤讪流放辰阳。孝宗初年,除国子监主簿,以老求去,主管台州崇道观,再召转授左宣教郎,直敷文阁。庭珪一生业儒,著作甚丰,重要的有《泸溪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沧海遗珠》五卷等。庭珪公有一子頔,字叔雅,頔公有三子,长詹,季炎年、午。炎年公号梅边,学者称其为梅边先生,著有《吾汶稿》等。

庭珪公七传至辅泰公,之东曙,别字明斋,元至正三年(1343年)以名孝廉循例授湖南善化教谕,卒于官。其子汝砺公乃徒居湘潭泉冲。后人分布在岳阳、沅江、长沙等处。

宋、元、明、清四朝,该公后裔自江西庐陵、吉水等地陆续迁湘,遂成湖南最大的王氏族源之地。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湖南王氏族谱之中,有35%以上的族谱称为系该公后裔。因此,湖南王氏大多为该公子孙。

三、湖南王氏其他族源:

湖南王氏除赣湘始祖王该这一支主脉之外,尚有其他族源。据族谱统计,湖南王氏除自江西迁入以外,还有从福建、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南京、安徽、浙江、四川等迁入者。较大的有: 1、张家界王氏,于明洪武23年间自合肥置永定卫,开基于今张家界市永定镇,族人分布于永顺、沅陵、慈利等地,已传达20多代,有近20万之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