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院训解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8:16: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校园文化研究系列之一:校训

编写计划

一、内容 1、校训的定义 2、校训的历史发展 3、中国古代校训及释义

4、中国现代知名大学校训及释义 5、中国现代知名中小学校训及释义。 6、国外名校校训及释义 7、磁县中小学校训及释义 8、磁县二中校训及释义 二、体例

1、学校(书院、学院)名称、简介、著名人物 2、校训(院训)条目、出处 3、校训释义

4、古代书院附图片或代表人物

5、现代大学、中小学附图片、校徽及代表人物

1

一、中国古代校训(院训)

学校在我国出现很早,传说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所以在先秦,学校有时称为“庠序”,如《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谨庠序之教,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周代以后,学校的设置日益完备,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从公办到私立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办学模式。

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鼎盛,中国古代公私学校中开始出现用明晰和固定的语言表述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共同实践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中国古代校训(院训)的滥觞。办学者和教育家自创或引用名家的警世语言或座右铭,阐述和贯彻自己的办学思想,鼓励学生砥砺品格、修明自身、充实学问、锻炼才干,自觉用儒家经世致用的宗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促进了校训的稳定和普遍化。

2

1、岳麓书院:“忠、孝、廉、节”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并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院训源于朱熹所提“忠、孝、廉、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关注人性和以德育人的宗旨。

忠是孔子伦理道德的重要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涉及交友、事君等内容。孔子将忠列为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原则,孔子认为五伦关系(朋友、父子、兄弟、夫妻、君臣)中,朋友关系是最不稳定的,必须用忠信来维系。

事君则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事君就是服务国家。孔子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强调“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后儒标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式的“愚忠”则是对孔子忠君思想的僵化理解。

孝在儒学尤其南宋以降的道学中是和忠并称的社会最高道德规范和政治伦理。孝即为养亲、事亲、敬亲和尊亲,就是要以敬重、顺从作为子女对待父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孝”既是个人修养的出发点,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孝”的伦理要求沉淀于我国民族心理之中、对我国社会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节即气节,是历经数千年而不断为中国人追求和赞颂的人生价值选择。从小而言,气节是指个人的立身、交友、行事等的基本原则和个人的价值实现;就大而言,气节则是对社会风气的砥砺、劝勉、教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