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公开课的心理调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3:0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理调适

上公开课,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件大事,都会高度重视。但是又因为公开课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教师过于重视,会给教师带来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因素,而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公开课上正常水平的发挥。

在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很不错,课上得自由轻松、真实自然,但是一上公开课,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尽管备课充分,但由于存在某些不良心理因素,课上得不自然、不轻松,教学效果根本就不如平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平时踏踏实实上课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居然也带有很多作秀、表演的虚假成分,这样掩盖了真实的自我,影响了教学效果,真是得不偿失。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常把这归结为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这不无道理。但这样看问题又很片面,实在冤枉了某些教师。

据了解,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上公开课作秀的重要原因。而这点往往被我们忽视。因此,教师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进行适当心理调适,对上好公开课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以和善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在上课教师的心里,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便会“死”在他们手里,这种敌对想法无形中就给自身带来了紧张、焦虑、恐惧、自卑、担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

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是来交流切磋的,而不是来挑毛病的。

必要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用眼神与听课者交流对视,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就能接受听课者,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

以学习研究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上公开课,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状况。而教师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能很快改变这种心境,马上进入上课状态。

既然是学习,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因为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

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想通了,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持有这种心理,教师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这样就逐渐进入状态,也就自然忘记那些不良心理因素,而且,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很容易上出精彩。

以展示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通常而言,上课教师都惧怕“出丑”,这种心理很容易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导致上课时缩手缩脚,放不开。事实上,这是教师自己吓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一者,课上“出丑”是难免的,应该承认这个事实;二者,课上“出丑”是真实课堂的体现,应该正视这个事实。所以,教师上课非但不能怕“出丑”,而且要敢于“献丑”,向听课者积极展示,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展示教学效果。

即使展示的是不成功之处,也是帮自己找到了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同时能对同行起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教师如果能有这样的心态,就能克服上课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

以“我能上好课”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上好公开课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自己不自信,心里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进而怀疑自己今天能不能上好课。这样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压力,导致不战自败。

因此,教师要抛弃这些不必要的担心,想想自己已经对上好课作了哪些充分准备,回想一下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技能方法,设想一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自己该怎么处理。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能找到上好课的感觉,也就有了上好课的信心。

以平常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我的课能不能上好”、“我的课能不能获奖”一心只想着结果,这是导致教师上公开课出现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心里只想着结果,而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忘记结果,处理好上课的过程。

教师可以“我是平常人,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勉励自己。如果教师这样想,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不会有额外的思想负担,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那么,上好课、获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针对上公开课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教师应该适当选用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事实证明,教师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对上好课有积极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上传: 邓秋秋 更新时间:2012-6-4 9:18:06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

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 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之一,工作得接受许多人——学生、学生家长、校长、教研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包括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为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分不开,一些教育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呈现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此外,教师也应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得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自我认识就越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自我评价就越全面,他也就越自信。同时,个体因为了解自己,由己及人,也就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别人,更容易接纳、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足之处也能泰然处之。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 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等。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在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有关课程的话题的

时候,他会心态平和,语气坚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课程问题的接触和思考比圈外人更多,所以自己对教育形势的把握应该比圈外人更客观。这样,当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就课程问题提出不同意见时,他的安全感和自尊心就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他也能坦然接受对方的正确批评和合理建议。 3. 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一个教师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自己的所有要求。而且,有些期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非常极端的。一位数学老师或许会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每节课所教的知识点,他也知道有许多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将使得这种希望永远不能实现。虽然在常年的数学教学中,他都怀有这个希望,而且,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似乎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这一倾向,但是,他也许会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作一些调整,比如不再幻想张三能跟李四学得一样好——毕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差太多。

一次期末语文考试,某班有60%的学生成绩良好,30%左右的学生勉强过关,还有几个考得一塌糊涂。教这个班语文的老师失败了吗?这取决于他对“失败”的主观看法。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对自己非常苛刻,觉得远远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种可能是他会对自己感到满意,觉得多数学生成绩良好,他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已经做得很好了。

前一种态度,会让教师体验到挫折感和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而采取后一种态度,教师仍旧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客观。

教师有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需要适时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