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9:00: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储量的65.3%,天然气占35%。石油生产高度集中,油田个体规模大;石油加工能力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③民族宗教问题复杂:西亚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由于民族和宗教成分的复杂性,加之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西亚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旷日持久,以至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塞浦路斯问题、库尔德人问题
19、出口导向型工业化:(P184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在亚洲,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NIEs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自80年代以来依次采取了这一战略。
20、日本的经济发展轨迹(二战后)P191 ①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
战后,经济几乎崩溃,遂采取集中发展煤炭、钢铁、化肥的倾斜生产方式,仍举步维艰。1950年的朝鲜战争却拯救了日本经济,到1955年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1955—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年平均增长率11%,1964加入OECD,成功消除二元结构,强劲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出口增长率超过GNP增长率的1倍,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 ②石油危机以后的结构调整与低速增长
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日本带来巨大冲击。之后,日本一方面推动经济的省资源、省能源化,另一方面依靠技术革新成功地使其产品、特别是出口商品实现高附加价值化。成为最快地从石油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在巨额的贸易黑字和日元升值背景下,致力于扩大海外投资,加快了经济国际化步伐。然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泡沫经济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未走出“平成萧条”。 ③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A国际环境
a) 国际社会趋于和平
b) 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
c) 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两次石油危机除外) B国内条件 自然条件
a) 适宜的气候(温暖湿润)
b) 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通过船舶的大型化和专用化,大
量进口海外优质、廉价资源) c) 高度利用国土(填海造陆等) 经济要素
a) 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高,勤奋、忠实 b) 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
c) 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 d) 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
e) 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 f) 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社会、制度
a) 战后改革:缩小军费开支、民主化措施(实施垄断禁止法,解体财阀,进行农地改革,
推行劳动民主化)
b) 社会因素:中流意识、自由社会(言论自由,信息发达)
21、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P195
五大工业地带:京滨工业地带、阪神工业地带、中京工业地带、北九州工业地带和濑户内工业区。
① 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四大工业地带的雏形确立于20世纪初,并在战争期间
得到巩固。恢复期复苏的四大工业地带,在高速增长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钢铁、炼油及石油化工、火力发电等基础原材料、能源工业,因寻求便利的进出口条件、宽阔的用地和充足的用水而向四大工业地带的港口附近区位。
② 随着上述原材料型工业部门的投资继续扩大,已有工业地带接近饱和,于是向其周
边的临海地带扩散。
③ 京滨工业地带沿着东京湾向东扩散,形成京叶、鹿岛工业地带,成为广义的京滨工
业地带的组成部分;中京工业地带沿着伊势湾西部扩散,建立起四日市石油化学工业基地;阪神工业带向大阪湾两侧扩散;介于阪神工业地带和北九州工业地带之间的走廊地带——濑户内海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新建钢铁、石油化工大型联合企业,形成了新的濑户内工业区。
④ 由此便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它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
东京湾、骏河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即所谓“三湾一海”),一直到北九州,长达约1000km。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汽车、炼油、造船、钢铁工业及高技术产业发达,属加工贸易型工业地带,是日本最发达的工业地区和世界著名的临海型工业地带。
影响: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面积约10.8万km2,约占全国的29.1%。1966年,当时该地带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高达78.3%,基础原材料型工业更是占到全国的86.3%。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是工业经济追求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在空间上的投影,出现了一大批大型临海联合企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的产业链结构。
22、印度的世界地位:P209
印度是发展中的大国,还是世界上的政治、军事和科技大国。印度现为世界第四军事大国,生产的武器占第三世界武器生产总量的31%,是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唯一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拥有核力量。
23、印度工农业发展P212
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三大中心,此外,兰契的重型机械、维沙卡帕特南的造船和恰内(原马德拉斯)的汽车制造等也占有突出地位。
纺织工业。棉纺织主要分布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特别是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两市;麻纺织集中分布在加尔各答附近南北长约90 km的胡格利河两岸的黄麻产区。
印度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占34%)、古吉拉特邦(占26%)和安得拉邦(占7%)。
焦达讷格布尔高原及北侧的达莫德尔河谷地是印度钢铁工业的主要分布区。
电力工业中以火电为主,水电只占26%。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产煤区,尤其是达莫德尔河谷地,水电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各邦。另外在孟买、德里、艾哈迈达巴德、恰内等地建有6座核电站。
? 农业地域类型分为四个区: ? 东北部的稻谷、黄麻、茶叶区 ? 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 ? 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 ? 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 ?
23、中东的概念:P226
中东共包括17个国家,即除阿富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高加索地区3国)之外的其他16个西亚国家和与之毗邻的非洲国家埃及,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根据距离欧洲远近所划分的。
中东位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面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在近代和现代,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和波斯湾地区巨大石油资源的开发,其地理位置更显重要,其中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黑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使中东成为西方国家长期争夺的对象。
24、阿拉伯世界P228
具体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即有西亚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也门和巴勒斯坦,非洲的埃及、利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吉布提和索马里等国。因其人口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第七章 欧洲
25、欧洲的气候特征P234
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 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终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欧洲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分布于挪威沿海、不列颠群岛、法、比、荷、德、丹等国西部
26欧洲的语言种类众多,主要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闪-含语系和独立语系(见表7.2.1)。 语 系 语 族 语 支 语 种 日耳曼语族 西语支 英语、荷兰语、德语、佛兰芒语 北语支 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冰岛语 罗曼语族 — 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 罗马尼亚语 东语支 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 西语支 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斯拉夫语族 南语支 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印欧语系 波罗的语族 — 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 克尔特语族 — 爱尔兰语(盖尔语)、苏格兰语(盖尔语)、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 古希腊语族 — 希腊语 意大利语族 — 拉丁语 — — 阿尔巴尼亚语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芬兰语支 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族 乌戈尔语支 匈牙利语(马扎尔语) 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西南语支 土耳其语 西北语支 鞑靼语 亚非语系 闪米特语族 — 马耳他语 (闪-含语系) 独立语系 — — 巴斯克语 27、北海油田的开发晚的原因极其开发的影响
① 从地质条件来看,北海油田条件好,钻井成功率较高,油气井均能自喷,并为多硫质油。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全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阴雨天,平均浪高10米。在这种风大浪高,
水深流急,情况变幻莫测的环境下,从海底开采石油困难较高,因而开采成本较高。 ②北海油田属于沿海国家共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开采都会受到别国的制约。 ③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世界油气市场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 基于以上原因,北海油田开发较晚。
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了外贸逆差,而且带动了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电力等有关工业和交通部门的发展。并且带动了昔日经济较为落后ide苏格兰东部的发展。 其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 英国是开发北海油田的主要国家
? 1985年,英国石油产量达1.27*108t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 ? 现在英国是一个能源出口国
28、法国的农业地位
法国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是世界特别是欧洲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水果、葡萄酒、牛肉、猪肉、牛奶、鸡肉、鸡蛋等。 法国农业在二战前,进展缓慢,还得从其他殖民地进口农产品。战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政府出台发展农业的系列政策措施,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受益于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促进了其农业的发展。 法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1)劳动生产率高 (2)农业结构合理 (3)专业化水平高
28、德国经济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见附页)
29、鲁尔区目前发展
鲁尔区正是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重振经济的措施有:
(1)制定规划,统一整治 规划基本原则是:以钢铁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 (2)发展新兴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3)调整工业布局 (4)拓展和完善交通网 (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6)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又恢复了生机,已成为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多种工业综合发展的基地。
30、俄罗斯
地形多样。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多平原,以东多高原和山地。
较大河流有伏尔加河(发源于瓦尔代丘陵,注入黑海,是欧洲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顿河(发源于中俄罗斯丘陵,注入亚速海)、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是北亚三大河流,均发源于西伯利亚南部丘陵、山地,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是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