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要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复习资料

主题一 网络技术基础 相关知识点与典型题解: 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典型题解: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基本的功能是( C )。 A 运算速度快 B 可以相互通讯 C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D 内存容量大

(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 B )功能

A.资源共享 B.分布处理 C.数据通信 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 按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络(如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分组交换网络(如IP电话通信系统)。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环型、星型。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⑴ 网络硬件组成

网络硬件通常包括服务器、客户机、传输介质、通信连接设备等。

服务器(Server):为客户提供服务,用于网络管理、运行应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连接外部设备等。(一般要为高性能的计算机)

客户机(Client):直接面对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完成用户任务。 传输介质:用于传输网络数据。按传输方式可划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光缆 双绞线和光缆的比较 单段信号传输线缆最大长度 双绞线 100米 光缆 几十千米 - 1 -

带宽 适用场合 线 不同型号有所不同 短距离内的布线,如楼内布几乎无限 主要用于主干线,楼宇间的布线 常用的通信连接设备:网卡、网桥与交换机、中继器与接线器、路由器等 ⑵ 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软件通常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等。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 Windows2000、 Novell Netware、Unix和LinUx等。 常用的网络应用软件:解压缩工具、文件下载工具、文件上传工具、网络媒体播放器等。 网络应用软件主要有两种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和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 ①客户机/服务器(C/S):是应用软件所使用的一种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客户端和服务端各自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端来实现,降低系统的开销。 FTP服务采用的就是C/S结构,安装了FTP服务的计算机就是服务器端,安装了CuteFTP等软件的就FTP服务的客户端。 使用Outlook Express等软件收发电子邮件,采用的是C/S结构。 ②浏览器/服务器(B/S):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部分工作交给浏览器在客户端实现,节约了客户端软件开发成本,但主要工作在服务器实现。 使用浏览器器收发电子邮件是B/S结构。 C/S结构和B/S结构的比较 比较内容 客户端安装与维护 对客户端、服务器的要求 客户端响应速度 对客户端操作系统的要求 适合场合 更适合于局域网 更适合于广域网 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有要求 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没有要求 C/S结构 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维护、升级时B/S结构 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使用浏览器服务器和每台客户端都要操作,工作量较大 上网就行,维护、升级只要在服务器上操作就行 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能够处理任务,对客户机要求较高,服务器压力较小 客户端响应快 客户端只能完成简单功能,绝大部分工作由服务器承担,服务器的负担较重 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4、网络通信原理 - 2 -

⑴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计算机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到达物理层后将数据包进行转换,送入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到接收方时,再自下层向上层逐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并且完成各层的指定功能。

⑵ IP地址

IP地址为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提供惟一标识。

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

拓展:A类地址范围:1.x.y.z~126.x.y.z B类地址范围:128.x.y.z~191.x.y.z

C类地址范围:192.x.y.z~223.x.y.z落后 注意:我国一般采用的都是C类IP地址。 ⑶ TCP/IP协议(netbeui,ipx/spx)

TCP/IP协议是建立局域网的首选协议,也是因特网的主要协议,它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

IP协议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协议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拓展:了解因特网协议IPv6的产生背景

当前在因特网上使用的IP地址是在1978年确立的协议,它由4段8位二进制数字构成。由于因特网协议的当时版本号为4,因而称为IPv4。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飞速增长的IP地址需求与现有地址不足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是IPv6。在IPv6协议中,地址位数为128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增加了网络层的安全机制。

⑸ 数据交换技术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