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5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2014年9 月2日 总第 1课

课题:走进园艺世界——我们身边的园艺本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描述、列举、展示身边的园艺作品,了解花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说出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园艺作品和最欣赏的园艺作品。 初步了解我国以及国外的花卉园艺业基本情况。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园艺的热情,鼓励学生成为园艺爱好者,进而成为园艺设计者、实施者。

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了解园艺、喜欢园艺、乐于参加、愿意设计并实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园艺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愉快的暑假刚刚过去,经过两个月的休息和调整,大家以充足饱满的精神迎来了新学期。

在暑假里,除了在家休息你们有没有去过风景秀丽的地方放松一下呢?这些地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感到惬意无比,心情一下放松起来了呢?回忆一下,谁来说说?

原来让大家感到惬意舒适的还是我们的大自然,就是那些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那么就让我们跟这些花草树木来一次亲密接触,本学年我们劳技课我们就以《园艺》为内容。

让我们先走进园艺世界看看园艺到底是什么?

2、这些图片漂亮吗?这些图片和我们本学期要学的《园艺》有何联系呢?到底什么是园艺呢?

《园艺》是指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我们书本上的是狭义的园艺,它指观赏园艺。

园艺起源于石器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园艺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传至欧洲各地。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

精选范本

.

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世纪以后,园艺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现代园艺已成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园艺产品已成为完善人类食物营养及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的必需品。

3、你在何处可以发现园艺的踪迹?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园艺的点缀(如商品房交房时没有绿化痕迹,新建公路、立交桥两侧没有草坪树木),请设想一下,那将会成为怎样的情形?园艺无处不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绿化,改善环境。果树、花卉、林木,甚至绿色的采地、草坪,既可以生产商品,也有覆盖和绿化土地的功效,其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意义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所有覆盖地面的绿色植物,对消纳城镇的噪音和污浊的空气都效果显著;它使居民生活舒适、安全。

评价一个现代化的城镇,早已不是只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华、交通的便利,而是人的生存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4、你有过与园艺亲密接触的体验吗?如种过花等

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有过栽种植物的经历,也许由于缺乏照看或养花知识,没有养成功,看来这养花种草也是门技术,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让我们身边充满绿意和花香。

(二)欣赏作品,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分析教材中所展示的六幅图片,让学生感知园艺大体所涉及的项目,如花卉树木,插花,盆景,园林设计等。

2、你所喜欢的园艺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3、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园艺的美呢?

引导学生翻阅本教材目录,了解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感知四个基本项目操作的大体内容,领悟项目信息作为资源库、获取信息的作用。

(三)布置议事园栏目,说明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精选范本

.

布置课后作业:

1.请搜集一幅精美的园艺作品图片或自摄园艺照片,完成第二页中的“议事园”栏目,并用两三句话阐明你喜欢这幅作品的理由。这作为本学期的第一份作品进入个人的园艺档案袋,计入最终评价。

2、从古至今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很多关于花草树木的描绘,你能例举多少名篇佳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都借植物抒发高洁的情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植物或借植物抒发情怀的诗句。

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早春的暖意和生机描写得细致入微。

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将夕照之下浓郁的秋色尽收笔端。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的田园生活的乐趣,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

孟郊写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爱感念至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描写了国家 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搜集一句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诗歌、散文配以简笔画或图片贴于议事园栏目中。

精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