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8:2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张楠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4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冲击了当代青少年儿童的视野,为他们信息的获得提供了多样的途径,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信息的滋生也为青少年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隐患。本文以Y市Z小学为例,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了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从多角度发现总结了一系列研究结果。 关键词: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7.04.072 一、问题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科技的发达,多元媒介信息席卷全球,屏幕主导世界,传统的纸媒似乎不再受到青睐,电视、电脑、互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广阔的平台以获取信息,同时也能进行参与式互动,自上而下的传统媒体时代悄然过去。新媒介开创了人类交往与社会生活全的新方式,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之下,媒介逐渐走向商业化,大量的暴力、色情充斥着整个社会,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大众媒介传播的迅猛势态下,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理性的眼光,儿童甚至大众易形成“社会顺从主义”,辨别力和批判精神被削弱,受众的审美能力逐渐降低,肆无忌惮传播的媒介信息甚至会使个体产生冷漠心理,疏远彼此,或者使整个国家遭受文化侵略等等。[1]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2]可见,当前网络媒介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媒介毫无保留地融入进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尽管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以及课程设计,但全国尚未编写本土化的教材,也未推行统一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因此,提升我国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的任务迫在眉睫,需要从媒介素养教育入手,结合具体国情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 二、现状调查

此次对小学生问卷的调查涉及该校4-6年级的学生媒介素养及教育情况,回收有效问卷175份,被测学生情况统计如下: 1.对媒介本质的了解与认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部分的小学生对媒介的认知程度较浅,范围不够广阔,亟待学校和家长进一步教育与指导。除此以外,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媒介比较重要,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同时也有9.1%的学生认为媒介的危害性更大。

学生的媒介知识主要是通过家长的来获取的,其次是自己的摸索,教师的传授和教育排在第三位。可见当前学校对媒介知识的传授明显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往往是从家庭教育当中获取相应的媒介知识,获得媒介能力的提升。

对于电视及电影当中的神秘特技,15.4%的同学表示完全不明白,71.4%的同学知道但不了解,13.1%的同学完全了解,可以看出学生对媒介工具技术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也缺乏一定的探索与发现、思考与挖掘能力。 2.对媒介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总体来看,新兴的联网手机及电脑逐渐普及并成为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在这两种工具的选择和利用上分布偏于平均,存在的差异较小,较为平衡。传统媒介当中小学生对报纸的选择与使用率最为接近,但对书刊的选择和使用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介于传统与现代媒介之间的收音机和随声听的选择和利用的年级差异较大。

面对问题时,42.3%的同学会直接翻阅书籍、查阅资料,32.0%的同学趋向于询问他人,22.3%的同学第一选择为上网搜索,3.4%的同学选择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学习的小学生一般为了完成作业基本上都可以在书本当中找到答案,或者向他人求助,这二者都是较为简便、快捷、高效的解决办法。

当代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络。通过问卷调查,有66.3%的同学上网的目的是休闲娱乐,57.7%的同学为了聊天,52.6%为了完成作业,28.6%的同学是为研究感兴趣的问题,20%的同学会查看新闻,18.3%为收发邮件。网络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休闲娱乐,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宣传有很大关联。

不难发现,学生对媒介的喜好总体偏向于娱乐和放松,家长和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宣传科普节目和新闻报道,为学生的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提供有力帮助。此外,这样的调查结果也需要广大家长和教师不断提高警惕,有效帮助学生管理和控制课余时间的分配,合理进行适当放松,防止学生出现电视、网络成瘾的情况。 3.对媒介信息的辨别与批判

对于“是否会模仿电视或电影中的人物动作或台词”这个问题,有42.3%的同学表示会模仿,这符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把控电视、电影中的质量,相关传媒公司也应该做好电视、电影中情节和人物的设计和安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生活当中出现了与电视剧和电影中相似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表现的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学生在面对现实处境时,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受到剧中情节的影响,完全按照或借鉴电视和电影中任务的处理手段,中年级的同学更多的是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太会借鉴剧中的情况来处理现实问题。

对于媒介信息的信任度以及利用程度,1.7%的同学完全信任媒介传播的信息并且认为可以直接使用,7.4%的同学完全不信媒介信息并且坚决不会使用,90.9%的同学认为媒介信息有真有假,需要鉴别以后方可使用。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媒介辨识能力,有一定的理性,存在批判的目光与思维。

小学生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与评判情况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

4.对媒介活动的组织与参与

在社会参与方面,当遇到不良事件时,22.3%的同学会打电话给媒体,30.3%的同学不知如何,47.4%的同学不会打电话给媒体。参与程度较低,在网络上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时,33.7%的同学会选择发帖、转帖或回帖, 9.1%的同学不清楚,57.1%的同学表示不会这样做。学生的能力仅仅停留在接受层面,尚未触及到对信息的分析、评判,缺少表达的勇气和信心以及身为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思辨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在课堂上学习各种关于媒介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识别、运用能力抱有较大的期望。有67.4%的同学比较希望能够达到上述的目标,26.3%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11.7%的同学不希望自己的媒介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5.对媒介产品的创造与评价

通过对学生在媒介上发布的文章、照片、书画、剪纸或评论等评估小学生在媒介产品的创造维度上的水平。有32%的学生尚未在发布过媒介作品,29%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过媒介作品,各有11%的同学分别在班级板报以及电视上发布过作品。

五、六年级学生作品的发表媒介分布总体一致,中年级在网络上发布作品的人数比重略低于高年级,但在电视媒介上发布的作品高于高年级,六年级在班级板报作品的发布情况稍稍落后于其他两个年级。

通过访谈,某些媒介产品能够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发挥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功能。当学生在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或者手机软件,如作业帮APP。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