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0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 2. ,洪波涌起。(《观沧海》) 3.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 4.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5.晦明变化者,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这首词围绕“ ”来抒发作者的情感。(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不识愁滋味”说明少时的幼稚无知和天真。 B.“爱上层楼”叠用表现了少年活泼、顽皮的特点。 C.“识尽”写出词人阅尽人间艰辛,饱尝忧患苦难。 D.“却道”句突出了词人心头难以摆脱的沉重抑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8.作者是 时代的 (姓名),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

A.孟子的三问语气虽十分平淡,但都能引人深思,其气势咄咄逼人。 B.“顾左右而言他”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 C.孟子站在齐王面前与他对话,其实就是在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鲍氏之子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6 / 14

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

③④

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肢,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①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②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③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④噆(zǎn):叮,咬。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殖五谷,生鱼鸟( ) (2)人取可食者食之( ) ..12.“食客千人”“众客和之”从侧面反映出齐田氏是一个 的人。文中他 的观点被鲍氏之子反驳。(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13.下列语句中最能反映鲍氏之子观点的一项是 (4分)

A.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B.类无贵贱……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C.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D.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人类天生是跑步的动物

①我们一直认为,人类自从直立行走以来,膝盖和双脚就承受了身体巨大的负荷,而跑步无疑加重了这一负荷。事实证明,80%的跑步者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病。因此, ,尤其是长距离耐力跑更是会对膝盖的完整性造成严重威胁。

②然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跑步损伤的情况恰恰是在高科技的跑步鞋出现之后才逐渐多起来的。因为运动鞋根本不会降低受伤的几率,反而阻碍了双脚在跑步时的感觉,导致我们采取了错误的跑步姿势。几百万年来,人类都是赤脚跑步,后来也只穿着鞋底很薄的普通鞋跑步。这样,我们跑步时根本无法让脚跟先着地,因为太痛了。我们会前脚着地、缩小步幅、提高迈步的频率。这才是正确的跑步姿势。

③科学家发现,只要跑步姿势正确,人类的身体天生就是一部跑步机器。人类的头部后方有一条颈韧带,这是任何擅长奔跑的动物的专用设备,它唯一的功能就是在快速移动时固定头部。猪由于没有这条韧带,导致它们走路时总是摇头晃脑,所以这类动物是不会跑步的。人类连接小腿与脚跟的跟腱也无比发达,它就像橡皮筋一样,当人类的脚处于悬空时,脚跟会自动收缩,使脚掌向下,让人类获得向前的动力。此外,人类还拥有发达的臀大肌,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人类只有在奔跑时才会大量使用这两块肌肉,它的作用类似于动物的尾巴,可以维持上半身的平衡,避免人类在奔跑时身体前倾。一个研究者说:“人类从头到脚都配备了用于跑步的装备,如果仅仅是为了走路,这些结构根本不必如此发达。”

④人类之所以能在耐力跑中胜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人没有皮毛,同时具有发达的汗腺,使得人类的散热速度比其他动物快得多。这一点对于长跑是非常关键的。要知道,动物在快速奔跑时,身体产生的热量比坐在太阳底下高6倍,人和动物的身体过热后就不得不停止奔跑,这也是为什么猎豹持续奔跑的时间只有十几秒。尽管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但真要比马拉松的话,它大概不是人类的对手。

⑤此外,我们在猎豹奔跑的影像中可以看得,猎豹的四条腿在奔跑过程中交替地收缩和伸展,如同带动汽缸的连杆运动,而猎豹的肺就是这个气缸,它会同步地压缩和扩张。凡是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7 / 14

善于奔跑的四足动物都是这样一步一呼吸。因此这些动物一旦快速奔跑起来,就会不同程度的进入无氧运动阶段,使机体内储存的糖分很快就消耗殆尽。而人类由于直立行走的关系,呼吸频率和奔跑频率基本无关。这意味着在长距离的奔跑中,人类可以自由调整呼吸的节奏,更高效的地吸收氧气。

14.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跑步对人类威胁严重 B.跑步影响人类健康 C.人类并不适合跑步 D.人类应尽量少跑步

15.第②段画线部分“然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6.第③段主要说明“人类的身体天生就是一部跑步机器”。请分条概述人类身体的优越条件。(6分)

(1) (2) (3) 17.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高科技跑步鞋阻碍了双脚跑步时的感觉,使我们采取错误的跑步姿势。 B.“跑步姿势正确”,是人类身体能够发挥跑步机器作用的充分条件。 C.发达的汗腺使得人类在跑步时散热速度比其他动物快而更具耐力。 D.呼吸频率和奔跑频率基本无关是人类耐力跑能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18.下列两段应插入第 和 段之间,理由是 。(4分)

30多年前,在英国威尔士一个村庄的小旅馆里,店主和一位猎人却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店主坚持认为在长距离比赛中,人会比马跑得更快。于是,有好事者从1980年开始举办了一年一度的35千米人马大战,结果人类竟真的在2004年和2007年两次战胜了马。

无独有偶,美国亚利桑那州每年也会举办人马大战,比赛的距离超过了80千米,几乎是马拉松的两倍,这次,人类的表现更加出色,从1999年到2006年蝉联了这一赛事的冠军。这说明,人类的耐力比马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两个人的车站

①刘老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反复陈述的恳求只有一个——继续保留山坳里的小学。尽管,学校只有他一名民办教师,还有那个名字叫孙龙,正在读四年级的学生。

②其实,刘老师心里也很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太差。两间破败的石屋教室透风漏雨,屋前不大一块空地坑坑洼洼,天一下雨便泥泞不堪,书桌、教具破旧匮乏,都是他或维修或仿制,自力更生才勉强维持着。如果只是硬件上的缺陷,还可以克服,关键是近些年来,村里的学龄儿童一个个被打工的父母带去外地,生源严重不足,上级也只能做出撤并小学的决定。

③刘老师的努力没有收到效果,学校真的保不住了。走在回村的路上,他的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④不出所料,孙龙听后立即大哭起来。刘老师伸出手,轻轻替孩子擦去泪水,说:“你爸你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太大腿脚不便,今后每天上下学,就由老师骑摩托车送你。”至于接送的地点,他说也已经想好了,定在镇子西头大坡上,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

⑤孙龙一边哭,一边怯生生地问:“那您今后干什么?每天接我、送我,得耽误多少时间啊!”

⑥刘老师摇摇头苦笑:“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8 / 14

⑦经过这次简短的谈话,这世上便少了一所山坳里的小学,却多出来一个特殊的车站。.....这个车站,只有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一位年近五旬的司机,以及一个不满十岁的小乘客。

⑧转入中心小学,孙龙常常显得心不在焉。一次数学课上,他双眼盯着教室外面大树上的鸟窝发呆,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是一道很难的计算题。新同学们窃窃私语,以为这个山里来的孩子非要挨罚不可。可谁知他挠挠后脑勺,想了想,居然答对了。

⑨期中考试孙龙在全班名列前茅,引得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大家所不知的是,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⑩孙龙为刘老师忿忿不平。“老师,您教书比别人一点不差,”孙龙说 “为啥走下讲台呢?”刘老师呵呵地笑:“年龄大了,也不想再去费劲考教师资格证书。”

?每天黄昏降临之前,刘老师都会提前赶到大柳树下,蹲在地上一颗接一颗地吸烟,将目光投向孙龙走过来的方向。那个本就不大的人影起初只是很小的一个黑点,随着黑点变得越来越大,他的眼睛会眯缝起来,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最后,孩子离自己只剩十几米了,他把烟凑到嘴边紧吸几口,烟头扔到地上踩碾两脚,接着开始发动摩托车,迎上前去。

?一日,孙龙把自己有一位特殊老师,以及两个人的车站的秘密告诉了学校。校方闻之大受感动,将刘老师的事迹层层上报,于是,他被请进校门做了一场报告。那天,在报告的最后,刘老师忍不住老生常谈,再次恳请教育主管部门恢复山坳里的小学。他说村里来年又要有几个学龄儿童,自己这辆破摩托车,实在载不了四、五个孩子……

19.第⑩段的 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号 ) B. :(冒号) C. ,(逗号) D. ;(分号) 20.第⑦段中说“特殊的车站”是因为 (3分) 21.按照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完成下面填空。(6分)

⑴ —→ ⑵ —→ ⑶ —→孙龙“告密”,刘老师要求保留山坳里的学校 22.下列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旨在揭示山区教育落后、办学艰难而无力改善的心酸现状。 B.“学校办学条件差”除教室破漏、书桌破旧匮乏,还有生源少。 C.孙龙的“心不在焉”是因为他内心十分怀念山坳里的小学生活。 D.“欣赏自己的杰作”写出刘老师为成功地教育了孙龙感到得意。 23.结合文中任意两处语句,简要分析刘老师的形象。(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4-26题。

材料一 上海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至2016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的规模状况如下: 城市 北京 天津

正式运营时间 1971年 1984年 已开通线路 18条 5条 运营线路总长 554千米 166千米 车站总数 334座 112座 日最大客流量 1303.86万人次 118万人次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9 / 14 上海 1993年 14条 617千米 366座 1186.7万人次 材料二

上海地铁吉祥物“畅畅”的设计理念

材料三

24.

结合材料一,与北京、天津比较,请写出上海轨道交通三个“最”的特点。(3

分)

⑴ ⑵ ⑶ 25.细读材料二,下列介绍“畅畅”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诠释出上海地铁的亲切、热情,寓意着上海地铁给城市和生活带来的欢乐。 B.象征科技与速度,体现上海地铁的现代化,以更快的速度迎向美好的未来。 C.扬起的双臂、伸开的双手、稳健的双脚,象征着上海地铁战天斗地的精神。 D.体现出上海地铁的安全与舒适,上海地铁热忱地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 26.简单说明材料三上海地铁的图标蕴含的意义。(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 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