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4:4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材料的分析题:

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没有生产力的持久大发展,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逐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愈益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和创造活力,因而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指出这段话反映的哲理,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哲理?

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此哲理的关系。

答:(1)这段话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又要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从哲学上讲,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2)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1)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3) 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和矛盾,说明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

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条基本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发展生产力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4)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发展是第一要务与发展以人为本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2.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赵本山、小沈阳节目的直通车让今年的春晚充满了期待。一个尴 尬的现象是被誉为“造星工厂”的春晚造势越大,百姓心中的年味却越模糊化。不久前,著名 民俗学家、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高有鹏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在高教授看来,文化不仅仅是一 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各种文化形态都在改变着人 们的行为和心态,同时作为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内容之一的民俗,正被西方文化所冲击,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不及细细咀嚼品味春节文化内涵,而是更喜欢西方文化背景下 的圣诞节、情人节等那种游戏性的狂欢。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年越过越没有味儿,久而久 之,这种味儿越来越淡,淡到被人忘记时,它还会真正存在吗?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节 日,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它确实需要创新。但是,任何创新都不是无端的,而是在继承 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清理和发展。 请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的文化现象。

答: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其特点是:第一它是事

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二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三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保留其积极因素。(6分)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如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1分)

具体春节这一文化现象分析(3分)

3.备受争议的“农民1/4选举权”,即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城市与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将成为历史〗。今天上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 ^^表大今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规定,全国人 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位代表所代表 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进行分配。

有关专家指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两部法律草案有关规定会引起社会各 界的高度关注:一是“同票同权”,即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 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二是“同命同价”,即侵权责任法草案明确规定在处理 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时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人们感受到的是中国民主政治稳步前进的脚步

―摘自新华网北京2009年10月28日

请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这一新政治现象。

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辩证矛盾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得以产生、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引起上层建筑的变更,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3分)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第二、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第三、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3分)再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呈现出矛盾的发展规律,即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过程,如果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时,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各的情况下可以革命方式,在阶级利益一致的性况下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达到新的适应。(1分) 具体中国政治新现象分析(3分 4.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 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 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 儿,不想,梅兰

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 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 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 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 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萝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的 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 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釆用了 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 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 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

答: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答: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果经典之作,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

⑶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时期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贯穿改革幵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 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 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 义荣辱观。

1、请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简要地谈谈你对当前中菲南海对峙的认识。

答:(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