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发展论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之我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4:56: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特色论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之我见 摘要:本文在回顾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型 工业化

尽管在第一波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但是在随后的追赶者的行列中,中国并没有落后多少。想一想,当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满清开明的官员在“自强”的旗帜下开启中国工业化大门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幕府统治之下,德国在十年之后才能完成统一。然而,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工业化屡遭厄运,与此同时,18世纪中叶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步伐,工业化不仅创造出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使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加速进步,工业化自此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工业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尤其是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钱纳里(h.chenery)曾经说过:“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问题”。罗森斯坦-罗丹

(rsosenstein-rodan)指出,经济落后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可见,工业化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所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决心

发奋图强,“赶英超美”,把中国带进工业国家的行列。可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中国不但没有实现几代人追求的目标,而且丧失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

幸运的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奇迹”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1979~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到2006年,中国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元,按照汇率折算经济总量列世界第4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达到1.76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三位,比1978年增长了30多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上升得更快。1990年,它在世界出口总额所占份额为1.9%;2004年上升到6.5%。中国在世界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5.9%;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末,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到6918亿美元,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在支持和帮助驱动亚洲经济增长中,中国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且由于欧洲经济增长仍然黯淡无光,中国经济增长所提供的机会对亚洲以外的世界也日益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

均贡献率达到13%,使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

我国的工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新产品所占比重较低;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低,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工业发展往往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由于制造业大规模地发展,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我国资源禀赋差,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的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不仅如此,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放大了资源约束的压力。2003年,在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相当于世界的4%。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都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状况是有喜有忧,但向前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怎么样才能让我国的工业化少走弯路? 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给出的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十六大”报告清晰地描绘了这条道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