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4:3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考纲明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干知识 理一理]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国际: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
(1)背景?
??②国内: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①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3)内容?③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4)
评
价
①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
?物力,保障了红军的军事供应,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弊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弊病与错误,如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的新情况,引发了政治危机,并加重了经济危机。
(2)实施: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3?主要内容错误!
(4)
意
义
①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二、斯大林模式
1.苏联的工业化
?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1?方针?②1926~1928年及步骤?主要对原有企业进行改建扩建;从1928年起
??开始了有计划地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
(2)成就?②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试 答
①1928~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①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吗?
提示: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
2.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试 答 提示: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 试 答
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之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4.试图示“新经济政策”。 试 答 提示:
(3)影响:工业化建设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也使苏联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2.农业全盘集体化
(1)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2)成果: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3)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建设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自身的发展;消灭了富农阶级。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 (2)
特
征
??排斥市场调节,广泛采用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②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③思想文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3)
评
a.斯大林体制使苏联在当时的条件下
①经济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采取指令性计划管理
价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经济上??b.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②政治上: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③思想文化上
?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