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试题库带答案版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5:54: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17 页 共 19 页

24. 什么是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数据通信是用通信线路(包括通信设备)将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主计算机联结以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通信方式。

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其中,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25. 试比较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的优缺点。

答:各有优缺点: 虚电路必须有端到端的连接,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目的站地址,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由通信子网负责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而数据报不需端到端的连接,每个分组都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分组到达目的站时可能不按发送顺序 ,由主机负责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26. 线路传输资源分配有哪两类技术?各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答:线路传输资源分配可分为两类: 预分配(或固定分配)资源技术和动态分配资源技术。

预分配有两种方法: 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FDM)。它实现了多个用户对一条传输线路的资源共享,但是线路的传输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动态分配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分配线路资源,信道利用率较高。但会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 27. 说明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

答: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主要区别在于:

(1) 虚电路是主、被叫DTE之间建立的虚连接;而逻辑信道是在DTE与交换机接口或网内中继线上分配的,代表

了信道的一种编号资源。一条虚电路由多个逻辑信道链接而成,每条线路的逻辑信道号的分配是独立进行的。 (2) 一条虚电路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过程。永久虚电路可在预约时由网络建立,也可通过预约予

以清除;而逻辑信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有占用和空闲的区别,但不会消失。

28. 通过交换虚电路的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的过程,说明虚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

答:虚电路是主、被叫DTE之间经分组交换机建立的一种逻辑连接,它不独占线路和交换机资源,一条物理线路上可同时通过多条虚电路,

一次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三个阶段。数据分组中不需包含终点地址,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通信其传输效率高。

数据分组按建立的路径顺序通过网路,在网路终点不需对数据重新排序,分组传输时延小,且数据分组不容易丢失。

当网路出现故障时,将由网路自动选择并建立新的虚电路,不需用户重新呼叫,并且不丢失用户数据。

29. 流量控制在网络工作中具有什么意义?

答:流量控制保证了网路内的数据流量的平滑均匀、提高网路的吞吐能力和可靠性、防止阻塞现象的发生。

30. 分组交换网有时也称X.25网,这是为什么?

答:X.25建议即“用专用电路连接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是分组数据网中最重要的协议这一,因此把分组交换网简称为X.25网。 31. 比较说明端到端方式和逐段转发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答:端到端方式中,(1)发端局的收码器收到用户发来的全部号码后,由发端发码器发送转接局所需的长途区号并将电话接续到第一转接局;(2)第一转接局根据收到的被叫号码,将电话接续到第二转接局;(3)再由发端发码器向第二转接局发被叫号码,找到收端局,将电话接续到收端局;(4)此时由发端向收端端到端发送用户号码,建立发端到收端的接续。 其特点是:(1)速度快,拨号后等待时间短;(2)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必须相同。

逐段转发方式中,信令逐段进行接收和转发,全部被叫号码由每一转接局全部接收,并逐段转发出去。其特点是:(1)对线路要求低;(2)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可以多种;(3)信令传送速度慢,接续时间长。 32. 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三种控制方式有何区别?

答:非互控方式(脉冲方式):发端不断地将需要发送的连续或脉冲信令发向收端,而不管收端是否收到。这种方式设备简单,但可靠性差。

半互控方式:发端向收端每发一个或一组脉冲信令后,必须等收到收端回送的接收正常的证实信令后,才能接着发下一个信令。

全互控方式(连续互控):发端连续发前向信令且不能自动中断,要等收到收端的证实信令后,才停止发送该前向信令;收端连续发证实信令也不能自动中断,须在发端信令停发后,才能停发该证实信令。其抗干扰能力强,可靠,但设备较复杂,传送速度较慢。

33. 为什么说ATM技术是融合了电路转送和分组转送模式的特点?

答:电路传送方式中,信道是按时隙周期性分配的,每个时隙分给一个用户传数据。无论用户是否传送数据,该时隙都为该用户所占用。 如果在每个时隙中放入48字节的用户数据和5字节的信头,即一个ATM信元,则上述的电路传送方式就变为ATM。这样就可根据信头标志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数据,于是用户数据占用的时间位置就不再受约束。

17

第 18 页 共 19 页

分组传送方式中,信道上传送的是数据分组。可以把ATM信元看作是一种特殊(即 53字节)的数据分组,这样就可以把ATM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分组传送方式。ATM中使用固定长度的分组──ATM信元,并用空闲信元填充信道,这就将信道分成等长的时间小段,从而具有电路传送方式的特点。 ATM可以看作是快速分组交换。 所以ATM是以分组传送方式为基础并结合了电路传送方式高速化的优点。 34. ATM传送过程中,ATM系统对传送中的信元误码是如何处理的?

答:通过对ATM信元信头的HEC检验可纠正信头中的一位错码和发现多位错码。如HEC已检验出信头有错且无法纠正时则丢弃该信元。 对信息域不进行任何纠错和检错,如反馈重发。这使得:接收方收到的ATM信元的信头都是正确的。不是所有的ATM信元都能送到接收方,信头错误的信元被丢弃。ATM系统不保证传送信息的正确性,即接收方收到的ATM信元的信息域中可能有误码。

35. ATM分层模型由哪些部分组成?ATM信元传送时是如何完成信元定界功能的?

答:B-ISDN模型分为低层和高层。低层包括:物理层、ATM层、AAL层。

ATM信元的定界借助于HEC字节实现。信元定界过程中有三种状态:搜索态、预同步态和同步态。在搜索状态中,系统对接收信号进行逐比特HEC检验。 若发现一个正确的HEC,系统进入预同步态。此时,系统认为已发现信元边界,并按此边界找到下一个信头进行HEC检验。 若能连续发现 b个信元的HEC检验都正确,则系统进入同步态。 若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个HEC检验错误,则系统回到搜索态。 在同步态,系统逐信元HEC检验,若发现连续a个不正确的HEC检验,系统回到搜索态。

36. 简述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的主要区别?

(1) 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拆除连接3个阶段,连接的建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而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2) 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交换机为每一个呼叫选路,交换机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而无连接网络中的

每一个交换机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交换机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

(3) 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37. ATM兼具电路传送方式和分组传送方式的优点 (1) ATM可以看作电路传送方式的改进

①. 在电路传送方式中,时间被划分为时隙,每个时隙用于传送一个用户的数据,各个用户的数据在线路

上等时间间隔地出现。不同用户的数据,按照它们占有的时间位置的不同予以区别;

②. 如果在上述的每个时隙中放入一个ATM信元(53B),则上述的电路传送方式就演变为ATM。这样一来,

由于可依据信头来区分不同用户的数据,所以用户数据所占用的时间位置就不必再受约束(周期性出现),可采用动态资源分配。由此产生的好处是:

? 线路上数据传输率可以在使用它的用户中间自由分配,不必再受到固定速率的限制;

? 对于断续发送数据的用户来说,在他不发送数据时段,占用的信道资源可以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从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显然,这两个好处使它具备了与分组交换网中的数据业务相似的业务的基础。

③. 在ATM中,由于采用了固定长度的分组——ATM信元,并使用了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这样使信道被划

分为等长的时间小段,可使信元向STM的时隙一样定时出现,这样,ATM交换机可通过硬件实现选路和信元转移,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转移容量和速度。因此具有电路传送方式的特点。为提供固定比特率和固定时延的电信业务创造了条件。(如电话业务);

(2) ATM可以看作是分组传送方式的改进

由于在分组传送方式中其信道上传送的是数据分组(包),而ATM信元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分组,所以把ATM看作是分组传送方式的演进更为自然。 ①. 在分组交换中,分组的转发也采用标记复用,但其分组长度在上限范围内可变,因而分组插入到通信

线路的位置是任意变化的;

②. 分组传送方式中信道上传送的是分组,而ATM信元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分组(分组长度固定),它们

都采用统计复用方式。

③. 可以由用户在申请信道时提出业务质量要求; ④. 由于传输信道质量得到改善,ATM不使用逐段反馈重发方法,用户可以在必要时使用端到端(即用户之

间)的差错纠正措施。

38. 假设通信网中有交换机1和交换机2,终端1属于交换机1,终端2属于交换机2,简述交换虚电

路的建立过程,并在图中问号处填上正确的数值

采用交换虚电路通信需经历交换虚电路的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的释放三个阶段。

(1) 交换虚电路的建立

如果DTE A与DTE B要进行数据通信,则DTE A发出呼叫请求分组,交换机1在收到呼叫请求分组后,根据其被叫DTE地址,选择通往交换机2的路由,并且发出呼叫请求分组,由于逻辑信道号只具有本地意义,交换机1至

18

第 19 页 共 19 页

交换机2之间的逻辑信道号与DTE A至交换机1之间逻辑信道号可能不同,为此,交换机1应建立一张如图6.13(b)所示的逻辑信道对应表,DA表示DTE A进入交换机1,逻辑信道好为20;S2表示交换机1出去的下一节点是交换机2,逻辑信道号为80,通过交换机1把上述逻辑信道号20与80连接起来。同理,交换机2根据从交换机1发来的呼叫请求分组再发送呼叫请求分组至DTE B,并在该交换机内也建立一张逻辑信道对应表,如图6.12(C)所示。

(2) 交换虚电路的建立过程如图所示。

至其它DTE至其它交换机至其它DTEDTEA20交换机180交换机2DTEB6呼叫请求呼叫呼入S2接受呼叫连接入端出端DA20S280呼叫接受(a)入端出端S180DB6入端交换机S或DTE逻辑信道号逻辑信道号出端交换机S或DTE入端交换机S或DTE逻辑信道号逻辑信道号出端交换机S或DTE(b)(c)图:虚电路的建立

39. 比较IP交换和标记交换技术,简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多协议支持:标记交换不依赖于上层协议;而IP交换只适用于IP协议。

? 流的分类:标记交换能保证对每个数据包进行高速交换;而IP交换在数据通路上存在瓶颈。 ? 可扩展性:标记交换能满足Internet核心的需要;而IP交换不适于大型网络。

? QOS支持:标记交换能把标记与各个RSVP流对应起来;而IP交换只能对持续期长的流进行加速处理来保证

QOS。

? 媒体支持:标记交换可用在ATM、Gigabit路由器、HSSI、SONET分组上;而IP交换只用在ATM上。

? 交换业务量的比例:标记交换能交换所有打上标记的包;而IP交换只交换持续期长的流,占总数的80%以下。 ? 能否与Native ATM业务共存:标记交换能与Native ATM业务共存;而IP交换不能在同一设施中使用Native

ATM业务。

? 路由的灵活性:标记交换除基于目的地的路由外,还可根据某些原则进行路由选择;而IP交换基于源/目的

地的路由。

40. 在光时分交换网络结构中,为什么要用光延迟线或光存储器?

答:电时分交换普遍采用存储器作为交换的核心,把时分复用信号按一种顺序写入存储器,然后再按另一种顺序读取,从而实现时隙交换。而光交换是采用光技术来完成时隙交换的,由于光存储器及光计算机上尚未达到实用阶段,所以一般采用光延迟元件来实现光存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