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1页,共15页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适用年级:2010级建筑学专业,2008级非建筑学专业辅修者 所用教材:《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

一、古代建筑发展情况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历的各个朝代。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元前21世纪,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父系社会,代表文化是龙山文化。

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主要朝代有夏、商、周、春秋。

封建社会又分为: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朝代为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

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1279年,主要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

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

2.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特点。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 特点:

(1)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 成。

(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

(3)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4)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

右图: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2页,共15页

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年代:战国时期

特点: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上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4.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

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5. 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 实例:

(1)塔院型石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

(2)佛殿型石窟: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 (3)僧院型石窟: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285窟 6.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

(1)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

(2)隋文帝总结以前各朝都城的经验,把官府几种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

能分区明确,这是随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

(3)其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划尺度、城市轮廓、

布局形式、坊式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4)大兴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阳更为规整,更为理想化。

(5)由于地理原因,东城西城居住密度有很大差别。大兴城城内除中轴线的皇城与

宫城外,划分109个里坊和2个市,城内道路宽而直,并大力提倡佛教和估计建造寺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

(6)到了唐朝,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 (7)贞观年间,建筑开始变得奢靡,不像隋朝时的简朴。

(8)唐朝时期,长安城也出现了交通、排水等问题,导致不得不放弃长安东迁。

7. 简述赵州桥的设计人以及修建年代,并说明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成就 (1)赵州桥是由我国匠人李春负责建造的,修建于隋朝。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3页,共15页

(2)结构特点: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

(3)成就: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敝肩拱桥。

8. 唐代建筑群体布局日趋成熟的特征,实例说明

(1)唐代建筑群体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铃木等建筑业加强了突出主题

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2)以大明宫的布局而言,从丹凤门经第二道门至龙尾含元殿,再经宣政殿和太液

池南岸的殿宇而达于蓬莱山,这条轴线长约1600余米,如不计入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殿长达1200米。

(3)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低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

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4)再如乾陵的布局,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再以二者之间依

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及石柱、石兽、石人等,用以衬托主题建筑,花费少而收敛大。 (5)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题的方法,正事明清宫殿、

陵墓布局的渊源。

9. 自唐代以来砖石结构的塔主要有三种形式,说明其结构特点并举例 (1)唐时砖石塔分: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3种。 (2)特点:

A. 楼阁式砖塔结构特点:系有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可供登临远眺,又较耐久。

B. 密檐塔特点:平面多方形,外轮廓柔和,与嵩岳寺塔相似。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C. 单层塔常用于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到了唐代,其外形大力模仿木结构,隐出柱,枋,斗拱等构件,塔的平面常见于方、圆、六角,八角等形状。 (3)实例

楼阁式砖塔实例:西安大雁塔,江苏苏州虎丘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

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密檐塔实例: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实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山东历城神通

寺四门塔

10. 简要说明宋代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城市结构和布局器了根本变化,取消了立方制度和夜禁。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车托出主题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