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总结(马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9 1:3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原期末复习考试题重点知识点

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32-倒1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33-2

(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

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 33-3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

33-3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3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3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

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首先,遵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2

2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42-4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第一章第二节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7: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47-3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47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是指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统一体,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种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的普遍性联系 矛盾的基本属性 47-4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层含义 48-2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