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蓝莓之乡溧水县白马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25: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生态‘蓝莓之乡’溧水县白马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 依托国家级“农业硅谷” 做优蓝莓产业

7月6日,中国(南京·溧水)蓝莓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在溧水县白马镇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白马镇将依托坐落该镇的“农业硅谷”——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企业,进一步发掘蓝莓精深加工业,拓展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做优蓝莓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引领和推动白马镇黑莓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明年全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亿元,相关产业从业者增收近千万元。 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也将在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生物食品、生物种业等生物科技农业,努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农业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溧水县县长谢元在研讨会致辞时说,白马镇蓝莓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溧水将加大蓝莓产业规划,抢抓新机遇,把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白马镇 抢抓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

在溧水县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为引领,明确“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绿色美丽幸福新溧水”新目标,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在更高水平上实施环境优先、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四大战略”之际,该县现代农业起步较早、特色明显、产业集中的农业重镇白马镇,正迎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 7月6日,“中国(南京·溧水)蓝莓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在白马镇召开,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省市县相关领导出席,共同寄语白马镇依托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推动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在蓝莓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培育、生物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蓝莓附加值,实现产业发展的二次腾飞。同时设计规划白马镇旅游业发展,结合该镇重点旅游项目周园等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白马镇石头寨万亩蓝莓休闲观光园区,逐步形成“赏周园,品蓝莓”的文化品鉴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开创白马镇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新局面。

白马镇蓝莓产业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年,该镇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大胆引进蓝莓优质品种,引导扶持农户推广栽培,走上一条高起点、高科技含量的蓝莓产业发展之路。如今,白马镇的蓝莓产业在经历了品种改良、生态种植模式探索、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市场配售及品牌营销策略实施后,全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近1.5万亩(全国近3万亩),规模全国领先;四大蓝莓主要种植区石头寨行政村等,已集聚北京蓝泉公司、南京白龙有机公司、上海宝生堂公司、天津沃德集团等多家现代农业企业,并成功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组织引导农民3000多户成立4个蓝莓专业合作社,从事蓝莓种植、加工、销售,增收致富。

作为国家级生态镇,江苏最大有机农业示范区,白马镇在发展蓝莓产业过程中,由省中科院植物所指导,在全国率先制定我国首部蓝莓省级地方标准《蓝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此标准运营的该镇蓝莓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当地种植的蓝莓,成熟后鲜果表皮傅粉,果粒饱满圆润,色泽鲜亮,口感甜美微酸。石头寨、白龙等蓝莓主要种植区,依山傍水,原生态自然环境在有机种植理念的推广下,得到很好保护,当今流行和倡导的“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乐活”理念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台湾“乐活族”成员在参观了白龙等蓝莓种植基地后,欣然表示要在白马镇重现“乐活村”。

经过30年的发展,白马镇蓝莓产业已初具规模,全镇初步形成蓝莓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天津沃德、上海宝生堂、南京新得力、乐秦等农业龙头企业进驻

白马镇携手打造蓝莓种植加工产业链,他们开发的蓝莓速冻果、果汁、果酱、果酒等,现已远销国内外市场。有机蓝莓产业发展也不断拓展,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宝生源食品有限公司、南京白龙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脆而爽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春江新迪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有机农业企业,携手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发有机蓝莓深加工产品,建设蓝莓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展有机农产品市场。目前,该镇已建成万亩有机农业基地、3万亩黑莓和蓝莓基地、万亩绿茶基地及食用菌基地,每年直接和间接带头当地种植户及蓝莓从业者增收近千万元。

随着今年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白马镇蓝莓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镇也借此新机遇开启现代农业发展新征程。“如何实现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稳步扩大规模,做强做优蓝莓产业的途径,是我们亟待实现突破的地方。”该镇负责人刘人祥在研讨会现场说,白马镇将会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对蓝莓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结合市场新需求,加快蓝莓精深加工业发展,培育蓝莓观光旅游市场,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加大品牌塑造和宣传力度;加快新品种培育、市场运营模式创新、农户科学种植水平提升等速度,实现蓝莓产业的二次腾飞。 2015年,

“农业硅谷”实现产值50亿元

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始建于2006年,2011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要由农业科技创新核新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四部分组成,具备5大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功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推广功能、农业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功能、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园区将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高地和示范典型。 配套政策“魅力”足,创业创新资源集聚态势初现

据介绍,该园区将重点围绕种子种苗、食品加工、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深化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国内外现代农业科研人才和团队,坚持开放式建设模式,打造开放式现代农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加快成果转化,通过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创新集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

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机局等科研院所已签约入驻;省农科院已在园区建成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南农大、南林大、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省农机局有关项目已开工;中山园林、东方集团、常力蜂业、沃德绿集团等农业企业已进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态势初现。

在技术和人才资源集聚基础上,园区一系列现代农业科研项目研发和转化工作将陆续启动,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农作物新品种的设施栽培研发、林业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

该园区发展还得到市县地方政府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目前,南京市已出台科技创新“1+8”、“科技九条”等科技创业创新鼓励政策;溧水县出台了创新驱动“1+5”系列政策;市县各级政府都出台了“321”人才政策,园区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系列配套政策,并抓紧落实。凡院士、行业技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将直接发放政府津贴;“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引进的一批院士和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专家人才团队。 2015年,园区实现产值50亿元

对园区今后几年的发展,白马镇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园区计划实现产值50亿元,带动1000名大学生就业创业,10000名农户就业创业。

3年内初步完成园区现代农业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构建,完善园区运营体制、政策体

系等,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和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争取到2015年研发农业科技成果300项,成果转化率80%以上;集聚涉农科技人员1000名等。 专家寄语 白马蓝莓产业

李亚东(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全球蓝莓产业目前和未来十几年仍有巨大潜力,比较中国和蓝莓产业较发达的北美地区,在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上,两者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蓝莓栽培面积和范围较广,但产量不尽人意,市场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国内蓝莓种植技术尚不成熟,蓝莓产销对接不同步。作为全国蓝莓产业发源地之一和南方蓝莓产业中心,白马镇须注重蓝莓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在产销对接上多下功夫,让蓝莓产业发展更成熟,市场拓展步伐迈得更稳健。

贺善安(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

作为国内最早种植蓝莓、发展蓝莓产业的地方,白马蓝莓应拓展更多的收获途径和方法,现在应该是农户赚钱的时候了。要想在小小蓝莓上增收致富,就必须有长远眼光、开阔的国际视野,首先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市场战略,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白马镇蓝莓产业绝对大有前途,只要科学掌握蓝莓果树栽培、灌溉、控温等先进技术,注重品牌打造和包装,积极开发蓝莓精深加工业,打造蓝莓种植、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小小蓝莓必定能让农户赚到钱,赚大钱。 种植基地掠影

石头寨村蓝莓基地: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兔眼蓝莓。现有蓝莓种植面积7000亩左右,2011年全村蓝莓销售收入9000万元左右。

联系人:李年保 13951078320 南京白龙有机蓝莓基地:

成立于2005年,先后与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蓝莓种植区4000亩。 联系人:邱进 13851430168

南京宝生源食品有限公司蓝莓深加工概况:

现有500亩有机基地,目前已成功打造“宝生源”“宝果源”两大品牌,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浆果浓缩浆生产线,可日处理30吨蓝莓鲜果,日生产2万瓶果汁饮料或果酱。 联系人:赵宝生 13601922555 本版策划:刘人祥

本版撰稿:本报通讯员 范智荣 赵敬翔 张福敏 本报实习生 朱桢 本版摄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