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8:5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作者:薛永超
来源:《大学教育》2016年第08期
[摘 要]人才竞争是当下石油工业发展的主旋律,这就要求石油从业者必须具备多学科宽泛基础、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当前教学大纲指定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根据油气工业新形势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而拓宽石油工程毕业生的知识范围,增强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新要求。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开发地质基础;专业建设;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 G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51-02 一、石油工业对当前从业者素质需求分析
人才竞争是当下石油工业发展的主旋律,这就要求石油从业者必须具备多学科宽泛基础、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出了“厚基础,宽专业”的教育理念,为增强本校毕业生竞争力提供了根本保证。[1] [2]根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规律,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深埋于地下“油气藏”的特点和性质,才能更好的改造和利用。目前认识油气藏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各种间接信息,比如野外相似露头、地球物理信息、钻井-测井-录井资料等;此外也有一些直接手段,比如岩芯分析、油气藏动态监测等。基于这些信息,该如何分析油气藏的特征?如何解决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病态”?这些问题是石油工程本科生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是必须掌握和深入理解的本质问题。换言之,一个优秀的石油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油藏地质基础。[3] [4] [5]
国内石油工程专业一般将地质通识课——地球科学概论列为必修课,实际上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类课程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与石油工程专业对油气藏地质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石油工程又将密切相关的地质类课程石油地质学(64学时)和油矿地质学(64学时)合并为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列为石油工程专业的选修课,课表课时从128学时大幅缩减至48学时,还仅仅被列为选修课。也就是说,本应该加强的课程却被大大削弱。 二、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为了使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石油工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应及时调整石油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就要求必须以石油工程专业需要为导向,以油气藏为对象,以解决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质问题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手段,夯实学生的开发地质理论,教授给学生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地质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之目的,为适应石油工业的新需求提供基础保障。[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需要对教学大纲指定的参考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是由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发行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该教材除绪论之外,分18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地球概述、第二章地质作用、第三章造岩矿物、第四章岩浆岩及变质岩、第五章沉积岩、第六章古生物基础知识、第七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八章构造地质、第九章沉积相、第十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第十一章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第十二章储集层和盖层、第十三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十四章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藏类型、第十五章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第十六章油气田勘探概论、第十七章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第十八章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深入分析可知,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九章实际上是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内容;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是石油地质学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在地球科学概论里也有涉及;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是油矿地质学初步知识;第十六章油气田勘探概论对石油工程专业基本没有意义。以此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因为石油工程专业真正需求的是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教学内容,本教材介绍比较浅显。因此,必须根据新形势下石油工程专业特点需求和教学时间,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为拓宽石油工程毕业生的地质基础和增强工作竞争力提供基本保证。
此外,近些年随着大量非常规油气藏投入开发,石油地质理论和油矿地质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石油地质学》和《油矿地质学》都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进行了重新编写和出版。而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现行《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内容中鲜有介绍。因此,必须根据石油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地质问题为目的,对《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强和优化。 三、《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为了使石油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的开发地质基础得到强化,促使其更快成长为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对《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适当增加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内容;第二,适当增加地质技术类课程内容,比如将油藏描述、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进行高度浓缩,并入新的《油田开发地质基础》,加强学生对油气藏的认识。笔者通过对美国5所与石油相关高校:Stanford、Alaska、Austin、TEXAM A&M、Colorado Mines和中国5所石油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相关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综合提出全新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共分为三篇,包括十三章。其中第一篇为油气地质理论,主要包括第二章至第八章;第二篇为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二章;第三篇为地质建模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笼统介绍一下全新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材的教学内容、课程特征以及学习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对该课程总体上有基本了解和把握。第二章:油气水性质。本章主要从地质角度介绍油田范围内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学生对油藏流体性质有更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与油层物理的油藏流体性质形成互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章:油气成因及烃源岩。本章主要详细介绍油气成因理论和油气生成过程,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油气成因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油气成因的“22242”内容。第四章:油气储集层和油气盖层。本章主要介绍油气藏的基本组成要素“储集层”和“盖层”的特征,其中的油气储集层的性质及影响因素与油层物理中的油藏岩石性质形成互补,此外本章还详细论述油气藏盖层的封闭机理和评价方法。第五章:圈闭与油气藏类型。本章主要介绍按照圈闭成因不同,划分不同的油气藏类型,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理解其工作对象的特征和评价分类方法。第六章:油气运移。主要介绍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如何运移进入储集层以及进入储集层的油气又如何在储集层中发生运移。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理解油气的生产和赋存并非同一个场所。第七章: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主要介绍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机理、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理解油气藏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为不可再生资源。第八章:非常规油气地质。主要介绍近几年非常规油气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探讨传统石油地质理论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差异性,使学生对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有初步了解。第九章:油层对比及地下构造研究。主要介绍碎屑岩油层对比方法、油藏平面图和构造图的编制及应用。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油气田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和技术。第十章:储层沉积相和非均质性。主要介绍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及研究方法,储层非均质性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油气储集层的相分析技术和方法,掌握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开发效果的控制作用。第十一章:油层温度压力和储量,主要讲述了储层温度、压力以及储量。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油藏的温度、压力、储层的计算方法。第十二章:非常规油气藏表征技术,主要介绍了当下的非常规油气藏表征技术和方法。第十三章:油藏地质模型简介,主要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地质建模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油藏描述的地质成果如何实现数字化。 四、结论和建议
当前教学大纲指定的《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根据油气工业新形势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而拓宽石油工程毕业生的知识范围,增强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新要求。 [ 注 释 ]
[1] 李凤霞,王郑库,苏堪华,等.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80-181.
[2] 李永瑞,刘义坤.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3(18):223-224.
[3] 薛永超,程林松.美中两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地质类课程优化设置之比较[J].石油教育,2015(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