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11: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2019.12

【考生注意】

1. 本场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试卷共 8 页,答题纸共 2 页。

2. 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 用 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积累应用 10 分

1. 按要求填空。( 5 分)

( 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

( 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 3)《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 (填人名)将目光投向现实,用

“ , ” 暗示皇帝被奸佞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2. 按要求选择。( 5 分)

( 1)以下最不可能被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诗句是( )。( 2 分)

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小区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你认为以下哪一条最合适?( )( 3 分)

A. 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

B. 更多分类促发展,人与环境永和谐。

C. 文明上海绿动天下,全程分类美丽万家。

D. 实施垃圾管理条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二 阅 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 7 题。( 16 分)

①在科学的幼年时期,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展开,人们只能笼统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区别,进而寻求划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 不容混淆。

② 19 世纪末,随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崩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开始松动起来, 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当承认“亦此亦彼”。凡不是纯粹的思辨而包含一定经验内容的, 因而可以为经验“证实”或“证伪” ①

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证实”或“证伪” 的,就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并不在于理论是否与经验相符合,而在于其中是否包含可用以解释某些已知现象并预测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即使后来有的现象它解释不了,或者预测错了,例如亚里士多德力学、托勒密地心说等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仍然包含一定的经验内容,仍然可解释或预测某些经验事实,因而仍然是科学。而且,正由于科学理论只能包含有

第 1 页 共 12 页

限的经验内容,又总是注定了要为新的经验所否定,因而也可以说它们又总是具有“潜在反证”或者潜在谬误。从这点看,这不仅不是科学理论的缺点,而且恰恰表明它的科学性之所在。总之,“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科学也同样不是绝对完善的终极真理,同样难免 失去了那绝对真理的神圣光圈。

③那么,在这条界河另一面不受经验检验的东西,是否统统都是伪科学呢?

④“证实主义者”认为凡是不可证实的就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水是世界的本原” 因为这里的“水”并不是实际存在的

真伪混杂,是非难辨。它已永远

就没有意义,

H2O,也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化学手段加以测定。这类命题既然无

法证明其真伪,因而也是超出于科学范围之外的,是“形而上”的。至于它们是不是我们上面所说的 那种意义的“伪科学”,“证实义者”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在他们那里,科学仍然拥有自己严密的围墙。

⑤另外一部分“证伪主义者”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他们虽然也给科学筑了一道围墙——凡不可证伪的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但对于围墙以外的东西却不再一概斥之为“没有意义”。他们在这里又划分了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有意义的,如逻辑、数学等等,它们尽管不是经验科学,因而也不可证伪,但或者是经验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者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而推动了经验科学的发展。例如“水是世界的本原”,就有力地推动过物理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另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如占星术,总是含糊其词以逃避经验的检验,而且对于人类的认识也没有积极作用。只有这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伪科学。在这里,伪科学缩小到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使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横亘着一个尽管不属于经验科学,但仍具有认识意义的广阔的中间地带。

⑥以上这些看法,都建立在一种对科学的共同基本认识之上,即科学是知识体系。随着人的经验的积累,这个体系不断地得到调整,不断地用相对正确的东西代替相对错误的东西,从而使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接近于真理。

⑦但是科学的实际历史并不完全是这样。日心说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甚至还早于地心说出现, 但它战胜不了相对错误的地心说,反而被埋没了两千年之久。可见,历史并不是一条真理战胜谬误的 一往无前的康庄大道。反之,一种发展中的理论,尽管有反证却并不一定立即遭到“证伪”。牛顿力 学极盛时期就有许多反证:在天体力学中水星运动不遵守牛顿定律;在光学中粒子说从一开始就解释 不了光的绕射现象。但是它仍然巍然屹立,并不为这些反证所动摇。可见,无论地心说或牛顿力学, 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其不可检

验、不可证伪的一面,说明科学也容许某种不可检验性,或不可证伪性。⑧这是因为,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集体活动。作为知识体系,它服从于经验的逻辑检验,即是否符合真理;但是作为社会活动,就要看这种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能否解决预定的问题,满足预定的需要,在这里,科学还要服从于功利的需要。若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抛开科学的有效性去谈正确性,是不对的。

⑨于是,科学主要已不再是一堆现成的知识,而是一种探索的工具。作为工具,不光有理论还有与 理论有关的观点、方法、仪器等等。它们既是指导这种探索活动的武器,又是保证这种活动取得成果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这套工具,科学才成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定向的活动,也就是说,科学才成其为科学。

(纪树立《科学与伪科学:界限何在?》

[ 注] ①证伪:与“证实”相对。证实是用归纳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证伪是建立在演绎的基础上,指理论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反例,可证明其不确实性。②水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 归于水,他以此来解释世界的本质。 3. 第④段加点词“围墙”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

第 2 页 共 12 页

有删改)

,

4. 下列语句中,可以用来支撑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B. 爱因斯坦说:对真理和知识的探索是人类最崇高的品质之一。

C.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5.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人们曾经认为,凡符合经验的归纳或理性的推论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

B. 人们曾经认为,科学总是在不断消除错误中前进的,因而总是相对正确的东西。

C.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曾经行之有效、而现在却已失效的科学形态都属于伪科学。

D. 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已从根本上脱离了纯粹的认识领域,扩展到了实际研究活动领域。

6. ④⑤两段都用到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例子,对此评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 )。(

A. 用对同一个理论的不同认识,清晰地表明了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差异。

B. 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内容单一,有损表达的充分性。

C. 这个命题是以思辨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超越了经验科学,属于这两段所讨论的范畴。

D. 这是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其中的“水”是抽象的概念,难以实证,所以用在第④段中很恰当。

E. 第⑤段在列举逻辑、数学等非经验科学并指明其价值后,用哲学的例子加以阐释,表述严密。

7. 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 11 题。( 15 分)

父 亲 的 树 陈 忠 实

①三年困难时期 ①

,我正上高中。一日父亲出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搭眼就认出是

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这根椿树苗子是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是要郑重地栽植, 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了。父亲吩咐我去担水。泉水在村子最东头,我家在村子顶西边,来回最快也需半小时。待我挑水回来,父亲早已挖好

一个在我看来过大的土坑,坐在场塄边儿上抽旱烟。他把树苗置入坑里,我用铁锨铲土填进坑,他把虚土踩踏

一遍,让我再填,他再踩踏。他教我在土坑外沿围一圈高出地面的土梁,再倒进水去。我遵嘱一一做 好,看着土坑里的水一层一层低下去,渗入新填的新鲜土坑里,成活肯定是毫无疑义。父亲又指示我, 用酸枣刺棵子顺着那个小坑围成一圈栽起来,再用铁丝围拢固定,恰如篱笆,保护小椿树秧子。父亲 坐在地上抽烟,看着我做。我却想到,现在属于父亲领地的,除了住房的庄基,就门前的这一小片场

第 3 页 共 12 页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