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17 5:00: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目前中国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认识

经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总体富裕程度确实显著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大为增强了,与此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和进入新世纪后遇到的新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了。特别是,党内外议论较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问题等,凸显出来了.

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有关。比如,政府与民争利、行政干预增多、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产业结构失衡、消费驱动偏弱、机会不均、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腐败和违法乱纪屡禁不止、利益集团影响变大;其他如社会诚信危机,教育投入严重滞后,国民基础教育薄弱,犯罪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增多,社会结构不稳状态有扩大化趋势,等等。

实践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等,都与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和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有关。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愈演愈烈,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经由1978年的2.57倍(尽管到1983年曾降至1.82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富的内涵有二: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对合理。

收入分配的经济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随时可能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转变。显然,没有上述那些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体系,公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条件将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无法实现。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包容性增长,关键是政府的定位必须作出重大转变。

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建立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则,实现无为而治和科学发展。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以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这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经济维度。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块是市场机制失灵,对此,政府也必须发挥作用,这是政府的社会性公共服务部分,它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手段支持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为全体公民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起点。

中国要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和发展创新,还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是行政体制的改革,这应该成为未来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重要议程,是国家真正实现长治久

安和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然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好高骛远,需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当务之急,是将行政体制改革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实做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总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以高质量的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在国土空间和区域间的流动,带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大量的劳动密集型非农企业带动全社会就业机会的增长;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加快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环节改善收入分配,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理顺资源环境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关的政府监管政策,丰富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引入市场化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碳汇产业,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既要明确改革优先顺序,也要合理确定改革的重点任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改革积极性,提高公众对改革的参与度,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 时间:2011-04-08 浏览次数:523 次

(一)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总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以高质量的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在国土空间和区域间的流动,带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改革科研院所的体制,提高国家研发经费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