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剖析讲解汇编:(第03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剖析讲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16:5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试题资料 专题13 诗歌鉴赏

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17.(1)窦宪勒石燕然, (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 ,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

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

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答案】

14.①孙权;②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

15.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对词篇内容的理解。“孙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三、【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C.根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可知,“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说法不正确。

四、【2018年中考广西玉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 最新试题资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 “明

五、【2018年中考贵州毕节卷】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14.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3.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14.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解析】

1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曲词句子的鉴赏,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赏析其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

欢迎下载这些资料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