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三角洲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5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 时 教 学 实 施 方 案

课程:沉积岩及沉积相 授课班级:资源1101-1104 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2学期

课 题 三角洲相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 计划学时 3 教学目的重 点 难 点 教具 准备 教学后记 2.掌握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3.了解三角洲的分类,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4.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明白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1.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2.理解并掌握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3.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理解并掌握形成三角洲相的水动力条件;学会识别古代三角洲沉积相, 多媒体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包括教学要点、步骤、方法、时间安排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课等) 导入新课:沉积岩在地球表面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地壳表面约有75%面积被沉积岩所覆盖,而在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占77.3%,在沉积岩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沉积矿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沉积岩,掌握其特征,分布规律从而研究它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 一、概述 定义:河 与 海、湖 二、沉积动力学 (一) 建设作用 1.河口作用 轴状喷流 平面喷流 2.决口改道作用 (二)破坏作用 1.波浪和水流的再分布 2.压实和块体重力搬运 (三)朵叶体的废弃和旋回的破坏 (四)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因素 二、 三角洲的类型 河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三、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1. 三角洲平原亚相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3. 前三角洲亚相 四、 三角洲的沉积序列特征 五、 古代三角洲沉积的识别标志 六、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教学进程设计备注

本课主要要点的回顾与总结 作业的布置 1、教学方案后附讲稿。 2、板书设计亦可在讲稿中划出,或制成投影片。 3、音体美专业的教学方案可参考此格式另行设计。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教 案

三角洲相 一、概述 三角洲相位于海(湖)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关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在20世纪初才提出的。目前一般认为,三角洲是指曲流河或网状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遂将携带之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大河三角洲面积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千米,如我国长江三角洲的面积约为51.8×103km2。 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实践,发现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沉积有关,而且其中往往是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如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特大油田,它们的主要产油层均属三角洲沉积。我国也发现了许多湖相三角洲油田,如东营三角洲、大庆长垣三角洲油田等。 二、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及其沉积作用 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蓄水体(海洋、湖泊) 中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分布于河口地区的沉积体。是河流与蓄水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发育受多因素的控制,既有来自河流的,如河流的流量和输沙量,这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也有来自蓄水体的,如蓄水体的水动力条件、盆地地形特征、水体介质密度等。正是如此,也决定了三角洲沉积区的水动力条件最为复杂。 根据定义,在一个三角洲体系内,河流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至少保持着适当的优势。 (一)建设作用 1.河口作用 贝茨对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他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一个喷嘴。河水通过河口流入蓄水体时,形成自由喷射,自由喷流可分为轴状喷流和平面喷流二种流动类型。 (1)轴状喷流: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维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2)平面喷流: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水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维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可保持较高的流速。 但是,当一条河流注入到相对静止的水体中时,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作用较大影响的 话,其流动类型取决于这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密度的差异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流入水密度较高(高密度流)。当流入水的密度大于蓄水体的水密度时,这种高密度流的流动是沿着水底发生的平面喷流。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大陆坡上,未固结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滑塌或滑动,其结果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