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笔记(超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 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 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 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 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 序 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第-1-页 共22页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术)四学(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 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 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③ 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 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 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 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 ②教育的原始性 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 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 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 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重点背诵)

① 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② 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③ 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 文化性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④ 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

⑤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阶级性教育向终身化教育转变

第-2-页 共22页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朱熹——《四书集注》 韩愈——《师说》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英国哲学家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定下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倡导通过科学意义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和构建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倡导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以儿童 经验 活动为中心 5教育学的分化和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3.新中国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学习苏联的教育学(1949-1957)(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 2教育学中国化(1958-1965)3教育学语录化(1966-1976) 4教育学的逐步发展(1977至今) 4 教育学科的特点: ①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②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

④ 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⑤ 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①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②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③ 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④ 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6. 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

① 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第-3-页 共22页